托班数学教案(精选13篇)
托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并会说出总数。
2、培养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活动准备
1、Ppt—卡通数字卡片
2、ppt—数字学习卡
3、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趣味练习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课件,学习正确点数,手指一个物体,嘴里数一个数。
Ppt课件——数字学习卡
1、出示1个苹果
问:你们知道这是多少个苹果吗?先让小朋友自己点数。
2、出示2个蜗牛
请幼儿点数。
3、出示3把伞
4、出示4棵大树
5、出示5只乌龟
6、出示6棵椰子树
7、出示7个桃子
8、出示8只小兔
9、出示9只小猴子
二、通过课件,手口一致的点数,能说出总数。
Ppt—卡通数字卡片
1、教幼儿点数1——10
2、反复教幼儿点数。
三、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1、教师:有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里面有许多的数字都有哪些数字呢?
你喜欢什么数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2、幼儿观看动画片。
活动自然结束。
托班数学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使孩子初步认知数字1、2、3。
2、让孩子可以用物品来表示1、2、3。
3、让孩子喜爱上数学课,喜爱数学课的气氛。
二、教学预备:
1、卡通数字1——3。
2、1、2、3的大数字卡及对应图片。
3、袋子及水果图片数个。
4、数字孩子小卡片1、2、3孩子每人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童谣导出教学课题:幼儿教师唱自创乐曲:“一象铅笔细又长,二象小鸭子水里游,三象小耳朵听声音,我们请他们来玩。”请出数字孩子1、2、3。如此数字孩子是否象乐曲里唱的那样象铅笔、小鸭子与小耳朵哩,让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吧。|
托班数学教案(通用14篇)
托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前几天,连下了几天雨,有一天在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发现了一条蚯蚓,顿时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去仔细“研究”起来:“它叫什么名字?”、“它住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操场上?”……根据幼儿的一系列讨论,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2、体验操作的成就感。
教学准备:
母鸡头饰,小鸡、虫各三只,幼儿操作纸教学过程:
一、游戏:
小鸡吃虫
1、学小鸡走路老师:我的小鸡宝宝在哪里啊?小鸡宝宝真乖,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找好吃的好吗?你们喜欢吃什么?那我们一起去吃虫吧!
幼儿学小鸡走路,鸡妈妈念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找找小虫叽叽叽。”鸡妈妈说:“小虫找到了!”小鸡做吃虫状。
2、学儿歌老师:你们吃饱了吗?那我们一起回家吧!
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一起回家叽叽叽。
二、小鸡找虫
1、给小鸡排队老师:叽叽叽,谁来了?请宝宝给小鸡排队。(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我们一起数数有几只小鸡?(3只)
2、吃虫子老师:小鸡饿了,要吃东西了,小鸡喜欢吃什么?
(出示2条虫,个别幼儿操作)老师: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子了吗?哪只鸡没吃到?为什么没吃到?
老师:小鸡有几只?小虫有几条?谁多谁少?
老师:怎样才能使每只小鸡都吃到虫?(再出示一条虫,请幼儿贴)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几条小虫?一只小鸡一条虫,一只小鸡一条虫……现在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
托班数学教案:母鸡妈妈生蛋(精选2篇)
托班数学教案:母鸡妈妈生蛋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的用好听的歌声来表扬母鸡妈妈
2。能准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将其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活动准备:
母鸡妈妈的裙子一条,头饰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积木若干,三个装有这些图形的篮子,几个肯德基的杯子
活动重点:准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瞧谁来了呀?(母鸡)母鸡妈妈想请你们做我的宝宝,好吗?小鸡快到妈妈身边来,让我亲一亲,抱一抱,好吗?
2、母鸡生蛋
老师: 和宝宝们在一起真开心,可是妈妈怎么发现有点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宝宝们,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哒,咯咯哒-------(出示积木)
老师:哇!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宝宝们妈妈本领大吗?快来夸夸我呀!(《老母鸡》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师:刚才,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种形状的蛋蛋,你们喜欢吗?(请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形状)
现在,妈妈请来了我的好朋友,“肯德鸡”,这个杯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蛋蛋,请每只小鸡宝宝拿一个杯子,把里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样形状的篮子里,好吗?(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托班的老师,在活动设计时我也是充分的考虑到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再根据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个权衡。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我还是比较好的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情绪。同时在预设活动中,我整合了音乐,计算,语言,并且我个人觉得整合得还是比较得体的,没有一种硬生生的强制增加上去的感觉。为了更好的带动孩子们的情绪,我即兴的增加了一些打气的动作来渲染孩子们,以前哭闹得很厉害的王济海,被我的举止吸引了很快的投入到活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主题学习,对于母鸡有了一点认识,所以当我以母鸡妈妈的身份要求他们来做我的宝宝时,孩子们显得很热情,并且从始至终王欣宜总是叫我“妈妈”,看来这个角色在她的头脑里已经根深地固了。
托班数学《学会分辨前后》教案设计(通用10篇)
托班数学《学会分辨前后》教案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17数字卡片。
葫芦娃歌曲。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到老爷爷家做客,感知7的数量。
老师说:我们今天去老爷爷家做客,看老爷爷家门口有什么?
(斧子)老爷爷用斧子种地劳作。
老爷爷家门前有几把斧子?(七把)
1.老师说:有七把斧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二、训练孩子数数能力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数字宝宝7。看看七长的像什么?(和老爷爷家的斧子一样)七像斧子割青草。
2.老爷爷家的门口的葫芦藤上有几片叶子?
3、每片叶子下面结一个葫芦,看看有几个葫芦呀?
4.老爷爷有几个孙子,我们来认识一下。
(让幼儿说是葫芦娃,并数出数量)
三、训练学生,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7个礼物送给葫芦娃,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复习每个数字并说出每个数字都像什么。
四、游戏
1.教室中放上不同数字的卡片,让幼儿去寻找七。
2.教室中放上一些玩具,看看谁最先数到七个玩具。
3.学唱歌曲《葫芦娃》。
活动延伸
通过游戏让幼儿对数字有更深了解,知道葫芦兄弟非常团结。小朋友们也要互相友爱。
托班数学《学会分辨前后》教案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托班数学教案:水果匹配成对
教学目标:培育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及认识和感知的相配,让孩子相互沟通一下。
教学预备:
1、买好4种上面水果数个(如苹果、梨、甘蕉(即指:香蕉)、橘子等、水瓜(就是: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1、展示苹果、梨、甘蕉(即指:香蕉)、橘子各数只。
2、展示贴有苹果、梨、甘蕉(即指:香蕉)、橘子图形的果盆各一個。
3、让孩子自选一個水果,跑到对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里,接着跑回。
托班数学《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设计意图: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知2的数量2.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3.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让幼儿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2的数量2.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3.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二.活动准备: 1.苹果1个、草莓、菠萝各2个 2.兔妈妈、狗宝宝图片各1张 3.幼儿操作材料 4.送妈妈的笑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兔、小狗)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兔) 有几只小兔?(1只小兔)你们看又有谁来了?(小狗) 有几只小狗?(1只小狗)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狗在一起有几只小动物?(2只小动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二)出示水果图片,感知2的数量今天,小兔和小狗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买了什么,而且每种水果有多少1. 出示1个苹果,数数苹果有几个(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2. 出示2颗草莓,数数草莓有几颗3. 出示2个菠萝,数数菠萝有几个(三)给妈妈送笑脸今天呀!有几位妈妈来了,她们想请小朋友给妈妈送笑脸1. 教师出示范图操作,一个妈妈送一个笑脸,两个妈妈就送两个笑脸2.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给妈妈送笑脸,教师指导四.活动结束小朋友现在妈妈都收到笑脸很开心,我们一起去户外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2个的好吗!活动反思: 给宝宝们上完《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一课后,我进行了充分的反思。 首先,在教具上,考虑到宝宝年龄较小,对抽象的数字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很懂,把教具做得生动形象肯定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是以小动物去超市买水果为题让幼儿感知2的数量这时我发现大部分宝宝已经可以接受刚学的内容了。这时我就教宝宝用手指点水果并说出总数,并请幼儿上来学习点水果说出总数,并及时给与宝宝一些肯定、鼓励及赞扬,宝宝们的热情都很高涨,最后以给妈妈送笑脸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知道2以内的数量的关系。宝宝年龄较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问一答式对话、鹦鹉学舌般呼应和猴子学样般模仿,煞是听话可爱。然而一旦进入思维操作和规则性的集体活动,孩子们便全然不顾老师的指令,常常出其不意地打破老师的预先安排,更多地耍着自说自话自顾自的小性子。时间一长宝宝们都坐不住了,所以在教学语言上,不断提醒幼儿“老师喜欢做得好的小朋友噢”“谁做得最好老师最喜欢他”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我对本班幼儿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宝宝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达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对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在上课时还没有懂的宝宝,课后及时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争取让每个宝宝都均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