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手指头》优秀教案(通用3篇)
托班《手指头》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托班手工教案(精选16篇)
托班手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同一种模式,增强对排序活动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
2、材料准备:课件PPT;工具:剪刀、胶棒、笔;玩具:塑料积木、雪花片;用品:一次性杯子(小);泡沫垫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看看
价值分析:观察图片,知道2个一组间隔排列的方法。
师:今天金老师带来了几张我们幼儿园的照片,想让你们看一看。
1、PPT太阳钟
2、PPT水壶
3、PPT桌椅
4、提问:这三张照片能找到它们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它们都是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二、幼儿排排
价值分析:尝试寻找材料开展排序,并且利用身体开展排序。
1、师:我也没有到你们的教室去过,只是带了一些材料来请你们玩游戏,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按照片上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
规则:(1)可以一个人或者找个朋友一起找材料排一排。
(2)选择的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工具或者用品。
(3)无论选择什么材料,都必须按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你用的是什么材料?按什么特征排列的?
检查下,是不是按照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你怎么排的?大家检查,一起说说看,如果接着往下数该是什么?
想想我们光用剪刀能不能排出2个一组的排列呢?同样的材料还可以怎么排?(颜色、方向、数量、开闭)
2、利用身体开展排序
有关托班手工教案(精选14篇)
有关托班手工教案 篇1
制作目的:
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制作对象:
西瓜
制作准备:
红色、绿色、白色的橡皮泥。
制作过程:
1、将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2、切好的西瓜,是成刀型,所以,我们将就红色的圆球捏成一个刀型吧;
3、再将绿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状;
4、将绿色橡皮泥搓长,两头搓细一点;
5、将绿色的橡皮泥捏成薄片,做成西瓜皮;
6、将做好的绿色西瓜皮和西瓜瓤组合到一起,西瓜的雏形就做好了;
7、取白色橡皮泥搓成细长条,将这些长条弄成小的白色颗粒,放到做好的西瓜上,这样生动形象的西瓜就弄好了。
有关托班手工教案 篇2教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最棒的动手能力体验,那么,孩子们就用橡皮泥开始今天的手工制作吧。
制作目的:
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制作对象:
西瓜
制作准备:
红色、绿色、白色的橡皮泥。
制作过程:
1。将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2。切好的西瓜,是成刀型,所以,我们将就红色的圆球捏成一个刀型吧;
3。再将绿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球状;
4。将绿色橡皮泥搓长,两头搓细一点;
5。将绿色的`橡皮泥捏成薄片,做成西瓜皮;
6。将做好的绿色西瓜皮和西瓜瓤组合到一起,西瓜的雏形就做好了;
7。取白色橡皮泥搓成细长条,将这些长条弄成小的白色颗粒,放到做好的西瓜上,这样生动形象的西瓜就弄好了。
有关托班手工教案 篇3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漂亮的帽子》这一活动。此次活动由本人自己设计。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集锦(精选15篇)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集锦 篇1
设计思路:
本活动选自大班下册主题十一《什么变了》,在幼儿初步掌握揉、搓、团、捏等基本手法基础上,结合幼儿爱动手爱探索的特点,通过体验亲自制作面点这一过程,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体验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培养孩子分组合作能力,同时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制作面点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 培养幼儿耐心细致地做事态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面点的技巧,感知面制成面点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叉子、勺子、瓶盖、硬币、安全剪刀、安全小刀、筷子、果脯(葡萄干、芝麻、花生、瓜子若干自选)和好的面团每小组一份,已制作好的点心样品、大面板、牙签。
2、 根据所制面点的需要做好其他物质准备:盛面点用的盘子人手一个、微波炉、围裙、厨师帽每人一套、保温桶、脸盆、毛巾。
3、 课件:各种点心的图片、轻柔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以面点师的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系上围裙戴上帽子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吗?今天老师跟小朋友一起当一次面点师。
2、教师介绍各种面点的名称及方法
(1)出示面点及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说出各种面点的不同。
(2)教师讲述和面的方法,并简单介绍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面团。
3、带领幼儿按顺序洗手。
4、教师带领幼儿动手制作面点(轻柔音乐)
(1)鼓励幼儿用揉、搓、捏等技能制作面点,并启发幼儿创作性的制作面点如动物形状、各种器械的形状,或自选辅助食品。
托班手工教案推荐(精选14篇)
托班手工教案推荐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愿意表达自己的对妈妈爱。
2、幼儿能用团纸、粘贴的方式为妈妈制作项链,锻炼手的灵活性。
3、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动手制作项链的乐趣,增进对妈妈的爱。
二、活动准备
1、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
2、妈妈做家务的图片或视频
3、“妈妈的项链”范例作品
4、有妈妈上半身形象的轮廓图人手一张、彩色皱纹纸、胶棒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激发幼儿产生对妈妈表达爱意的愿望!
儿歌:妈妈我要亲亲你
妈妈呀,我要亲亲你,
亲亲你的额头,摸摸你的眼。
亲亲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
亲亲你的嘴巴,摸摸你的脸。
(1)歌曲中的小朋友想要做什么?他想要亲亲妈妈的哪些地方?
(2)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
2、播放妈妈做家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并说说自己在家看妈妈做家务时的感受。
(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有帮助自己妈妈做过家务吗?
(2)你们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妈妈会对你说什么呢?
(3)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看到妈妈的背影时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4)小朋友们你们爱你的妈妈吗?你们想怎样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3、教师出示“给妈妈的项链”范例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产生创作兴趣。母亲节就快要到了,为了给最爱的妈妈一个节日礼物,我们一起来制作漂亮的项链送给妈妈吧!
4、教师示范制作项链的,引导幼儿跟随教师的示范步骤,初步感知手工制作项链的过程。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通用16篇)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做糖葫芦的技能。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橡皮泥、小棒若干根、一串糖葫芦(实物)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一串糖葫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葫芦)
“小朋友吃过糖葫芦吗?好吃吗?”
“娃娃也想吃糖葫芦,我们来给它们做糖葫芦吧!我们一起来做糖葫芦。”
2、老师示范做糖葫芦。
掰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然后两手合起来搓成小圆,放在桌子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搓几个小圆,然后用小棒串起来,变成糖葫芦状。糖葫芦就做好了。(目标1)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目标2)
(1)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2)做好一串糖葫芦后,还可以再做另一串糖葫芦,比比谁做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葫芦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将糖葫芦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托班手工教案范文 篇2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食指蘸少量糨糊。
3.学习使用糨糊等粘贴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后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画有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鱼。(每名幼儿3—4张。)
2.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同幼儿学具,放大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