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时间:2025-04-05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通用16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童年水墨画》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通过学习与训练,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查看全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精选15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童年水墨画》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通过学习与训练,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查看全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通用9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童年水墨画》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通过学习与训练,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查看全文

《童年水墨画》教案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童年水墨画》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通过学习与训练,学习的自觉性大都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
《童年水墨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查看全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篇1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溪边》。

  3.能说出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18: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首儿童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19: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字词,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

  出示课件20: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首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三首诗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预设1:《溪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溪边钓鱼的情景。

  预设2:《江边》主要写了儿童在江上游泳的情景。

  预设3:《林中》主要写了儿童在林间采蘑菇的情景。

  师:是的,这三首诗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深入学习第一首《溪边》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并回答课件里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件21.22:

  提问: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1)预设: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追问:如果溪边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2)预设: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查看全文

语文《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

语文《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