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
本节课内容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是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找到转化后图形与梯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呢?
(这样是为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做好了铺垫。因为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与梯形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就并不困难。)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精选2篇)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精选3篇)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若干个梯形图片(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3、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
启发谈话:同学们能依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展开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提问: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怎样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了吗?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计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p19例6,p20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的科学研究过程,探索并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剪下6个梯形。教学过程:一、认知准备:知识、策略,双管齐下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找到它们的计算方法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转化)出示梯形图,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关于梯形,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关于梯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提问:是啊,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你有办法来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同桌商量一下。(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组织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板书: 梯形 转化成 旧图形 ?) [设计意图:梯形的面积是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后教学的,因此,“迁移”是本课设计的核心。课始从知识和策略两方面为学生迁移旧知、探索新知作好铺垫:其一、回忆梯形的相关知识;其二、回忆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适当提炼“转化”思想。这样的准备,紧扣新知,直指要害,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探索空间,简洁而有效。] 二、探索公式:猜想、验证、发现1、动手操作,尝试转化提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用“转化”的方法来寻找梯形的面积呢?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提出这样的猜想(板书:猜想),可这个想法能实现吗?还得怎么办?(板书:验证)小组活动:挑选梯形尝试转化。交流,演示,多媒体出示拼成的三种情况。明确:任何两个一样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板书),猜想得到证实。2、讨论关系师:仔细观察一下,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每个梯形有怎样的关系?出示讨论题,同桌商量,交流汇报,最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之前已亲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对“转化”思想在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中的作用已有了较深的感受,也积累了一些转化的经验(“剪移拼”和“转移拼”)和观察的经验(从底、高、面积三方面找关系)。因此,今天的“转化梯形”和“寻找关系”早已成了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正是尊重学生数学现实的务实之举,如此创设出的较大探索空间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应用关系,体验方法在3个拼成平行四边形中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高的数据。师:如果知道了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关系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学生任选一个梯形独立求出它的面积。交流汇报:(6+10)×4÷2(3+7)×3÷2(3+6)×6÷2谈话:老师发现同学们求梯形面积用的方法竟然完全一样!谁来告诉我,你们这部分算的是什么啊?(划出(6+10)) 再乘上4呢?提问:我明白了,这里算的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那为什么还要除以2呀?4、想象延伸,发现方法出示独立的梯形(标有数据)提问:你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下算式。提问:(3+5)×4 算的是什么? 你能想象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样子吗?用手书空画一画。 为什么要除以2?归纳:现在你知道该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发现 (上底+下底)×高÷2
梯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我就想考考同学到底掌握得怎么样?谁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呢?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300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20×15=300)
你的根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把它从一边移动另一边,这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4.那么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计算的?(12×6÷2=36)
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你能说你的这个方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将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沿一个顶点旋转180º,再沿边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5.出示转化过程并小结: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的!
二.新课传授。
(一)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1.今天我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图形,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梯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提出质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板书),我们是否可以仿照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剪刀,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