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体会400字(精选33篇)
听课心得体会400字 篇1
9月18日下午细雨蒙蒙,我和我的三位同事一同来到了双岗小学观看他们的微课展示活动。本次所展示的微课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通过16节微课的学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双岗小学老师们的教学风采,感受到了老师们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微课结束后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微课是指老师利用短小的视频在5——8分钟内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如: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因为时间短,这就要求在讲解时切入点要快速,语言要精炼。微课是以无生上课的形式出现,但要求老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所以在语言的设计上要口语化,少用书面用语,语言要有趣生动,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可以选择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掌握的知识点来录制,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
微课主要是解决学生自觉学习的一门新型课程,老师录制好的微课可以让孩子们在家观看,也许大家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我想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这种“家校”的翻转课堂也许是不太合适,但我们可以利用自习课让学生去观看微课,先培养孩子的自觉。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关于听课心得体会(精选32篇)
关于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在第二十三届课改经验交流活动中,孙洋和沈吉安两位老师分别围绕着《盛世。汴梁》这一课,进行了“同题异构”的教学研讨。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创意、有深度,让我有耳目一新的听课感受。
孙洋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工具多样化,还准备了人手一份的“汴京一日游攻略图”,能够把“网红”流行元素融合到教学中,新颖又接地气,为学生深度地了解《清明上河图》做了铺垫。整堂课带领学生从题跋、城市规划、交通工具、商业贸易、人文风俗、工程防御这六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一课让我深切得感受到“在学习之路上,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这一句话,真正做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标理念。在作品呈现的环节,运用的'是“剪、贴、拼”的方式,这也是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很多听课老师都认为这一技能练习过于简单了。针对技能练习这一环节,我认为可以利用“剪、贴、拼”的方式,但在拼贴时,可以制作成立体的画面呈现在底板上,从平面作品过渡到立体作品,运用现代人的创新设计向传统艺术致敬。
沈吉安老师的课程设计传统、细腻,课前资料准备详尽,围绕着《清明上河图》的郊野、汴桥、街市这三个段落进行探究学习,可谓是多层次地剖析了这幅创世名画。在课程环节中,对于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语言都有涉及到,真正从美术教师的角度,带领着学生去认识、理解作品中的绘画技艺。在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标准做得还不够,应多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分析中。
最新听课心得体会(精选33篇)
最新听课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1月份的每个周末,我到“20xx年绿城之秋观摩活动”现场先后听取了全国名师的体育、语文、数学和英语课以及相应的讲座。这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获益良多。因为我认为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通过听课我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等。每次听完课之后,我都把那些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将名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自己将来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从中,我将我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所思总结如下:
一、课堂展现,领略名师的风采。
教师们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这些有名的教师们都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环节设计,欣赏名师的艺术。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情境教学是名师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上课伊始,名师们一般都首先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或创设情境。然后,名师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刚才脑海中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紧跟着,名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把想到的问题和相关学科学习相联系,尝试去解决刚才的问题,这样,就把生活和相应的学科紧紧相连了,不仅拉近了学科与生活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引发的情境,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兴趣油然而生,兴致高涨。学生学得有趣,教师课上得流利、连贯、自然。这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
2025年听课心得体会(精选28篇)
2025年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在这次课改展示听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三兴中学蔡逸华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与妙桥中学朱倩老师的《吴用智取生辰纲》。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能充体现我市提出的教改理念:讲练结合,合作学习。比如,蔡老师没有像传统课堂那样带着学生肢解文本,而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演中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让学生化身文中人物,去感受人形象,进而体会作者文本用意,于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完成了文本解读。再比如朱倩老师的课堂,抓住“智”与“不智”,编制了两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一头扎进文本,在讨论完成两张表格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文本教学任务。
新课程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提质增效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杜绝了教师“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扩充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两位老师的课堂就有这一共同特点:通过合作调动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提质增效,四两搏千斤,既轻松了自己,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2025年听课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交流,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想法,经历了十几年的高中基础英语教学,我深深感觉到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困惑与为难。结合灵宝市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初期,灌输学生英语语法的简单性和易学性,减少孩子们对高中英语的畏难情绪。回顾初中英语所学的基本语法,了解高中语法对于初中语法的延伸点和难点。
2025最新听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2篇)
2025最新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篇1
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全校听课活动,听了三位的课,使我收益非浅。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活动,最有可能激发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培养创新能力不能不学好书本知识。背诵记忆、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语文教学的本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必须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打好语文的扎实基础,诸如汉语拼音、语法等的正确运用和文字的规范书写,提高和写作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和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才能想象丰富,自由翱翔,从而功到自然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打基础谋的是明天的创新。没有基础,怎能有高楼?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世界上伟大的作家无不是以占有丰富的词汇量为创作前提的。巴金会背诵《古文观止》中的许多名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中的许多章节,莎士比亚竟拥有一万多条词汇。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有关听课心得体会(通用30篇)
有关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听了教授和专家的讲座,我听到最多的几个词、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然后去改进。发现问题的途径有三方面,一是同行或专家指出的问题,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教师指出的问题,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省、反思出的问题。
结合专家的导向,我想就自己历史学科教学课堂反馈的问题谈一点看法和做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大多运用讲授法,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梳理知识框架体系,讲清历史发展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教师较多地关注知识体系是否严密,讲解是否有趣,知识是否宽泛。这种课堂模式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最全面的写作网站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模式是原始的最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教师很难甚至是把握不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模式有时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就是:历史学科就是上课听听,历史学科就是课后背背,历史学科就是考前突击。
想想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时就是这种状态,真是不改不行啊。
历史教学完全可以借鉴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的一般模式是先讲清数学定理、公式,然后通过课堂练习运用定理、公式解决问题,同时也对定理、公式进行巩固。历史课先梳理知识体系,各种日常写作指导,教您怎样写范文然后配之以相应的练习进行知识体系的巩固。
最近我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了三条,一是历史课没有课堂练习不行,二是学生练了不批改不行,三是批改了不讲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