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教案

时间:2025-04-05

《华夏之门——北京铁路新客站》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
1. 进一步了解时间、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2. 掌握“址、奠、枢、桁、檐、憩”6个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按空间顺序写简单的说明文。
(三)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课文结构顺序。
2. 修改说明顺序不当、语言不准确的说明文。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
2. 自学课文,列出本文的写作提纲。(学生板演)
第一部分:(1—3)介绍北京铁路新客站建成的时间、所在的方位和建筑的规模。
总体介绍三个组成部分。(4)
介绍北站房的布局。(5)
第二部分:(4—8)具体介绍北京铁路     介绍南站房和高架候车厅的布局。(6)
新客站的布局。         介绍站内的服务设施。(7)
介绍新客站的广场不仅和有关设施。(8)
第三部分:(9)介绍北京新客站建成后的作用。
3. 分析顺序:
 课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从设计、施工、说到建成后的作用。
 说明北京铁路新客站的布局是按空间顺序。
 课文将纵向说明(时间顺序)和横向说明(空间顺序)结合起来。
4. 理清《我们的校园》的行文思路。
 让一学生看着平面图,离开课文,讲述自己参观这座校园的经过。
 默读课文,列出该文的结构提纲。
我们的校园
中心:介绍校园的建筑。
第一部分:(1)简介学校的位置和概貌。
第二部分:(2—8)介绍校园建筑的特征。

查看全文

第四册中国主要铁路干线教案

知识目标]

1、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记住:南北干线(5条),东西干线(3条),铁路枢纽(6个)。

[能力目标]

1、学会在填充图中准确地填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2、应用全国铁路网的知识,结合地图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教学重点:

记住南北、东西干线及铁路枢纽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铁路干线填充图

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师:同学们看到画面,就知道了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内容和什么有关?(火车运行画面配以音乐)

2、师:前面我们了解到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大陆上除西藏外,已经形成了连通祖国各地的铁路网。

3、师:同学们肯定乘火车去过祖国的不少地方,谁来说说你都到过哪?(学生发言)

4、师: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可是你们想过是沿哪条铁路线去的,途中经过了哪些重要城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铁路干线。

屏幕显示板书: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5、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目标,一生读)

二、达标活动

(一)   学习南北干线

1、师:我国幅员辽阔,铁路线纵横交错。我们按方向分为南北和东西干线。我们先来学习南北干线,一共有五条。

2、师:第一条南北干线是由两条铁路构成,(电脑演示,学生看屏幕)我们以首都北京为起点,到达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这条铁路称作什么?(京哈线)大家再看,还是从北京出发一直南下到广东省省会广州市,这条铁路叫什么?(京广线)

(1)京哈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形成了一条贯通祖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电脑演示,铁路线闪动)

(2)请大家找一找,京哈线和京广线途中经过哪些城市?(提示可以看地图册5页图找。)

3、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国建成了一条连通首都和港澳地区的南北大干线,是什么铁路?(京九线)

(1)它北起北京,南抵香港的九龙。(电脑演示)

(2)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路线最长、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铁路。它的建成,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学生看屏幕,一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有四大工业基地,其中有一条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同学们知道是哪一条?(京沪线)

(1)京沪线是从首都北京到上海市。(电脑演示)它是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

(2)途中经过了哪几个城市让学生查出。(提示看地图册5页)

5、第四条南北干线先请大家看清它的起止地点及途中经过的主要城市。(电脑演示)

(1)让学生说出城市名及所在省区

(2)起点是山西省的太原,终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途中经过河南省的焦作市和湖北省的枝城。

6、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西南地区修建了许多铁路,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宝成线、成昆线和南昆线。

(1)我们来看宝成—成昆—南昆线的位置(电脑演示)

(2)宝成线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它途中穿秦岭、大巴山、工程十分艰巨(录像)

(3)成昆线和南昆线所经地区地形及其险要,地形复杂。这两段铁路中的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差不多相当于全长的一半。尤其南昆铁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艰难山区修筑铁路和建设桥梁的科学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7、小结:这就是我国五条南北干线,又可简称为“五纵”(屏幕展示,生记忆)8、运用“开火车接力赛”的形式,巩固所学铁路线及起止地点,进行及时反馈。

(二)学习东西干线

1、师:学习完南北干线,我们再来了解沟通沿海和内地的东西干线。

2、师:第一条位置靠北的东西干线先从北京到达内蒙古的包头称为京包线,在从包头向西南到兰州,称为京包线。(电脑演示)它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铁路线。

3、第二条东西干线也是由两条铁路构成,从江苏的连云港向西经过徐州、郑州、宝鸡,到达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电脑演示)

(1)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甘或陇)连云港市在古代被称为海州,因而这条铁路命名为陇海线。

(2)这条铁路与哪几条南北干线相交?(查地图册5页)

(3)为了开发西北地区我们又修建了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向西已经修到了边境地区的阿拉山口。乌鲁木齐是哪个自治区的首府?这条铁路的叫什么?(电脑演示)

(4)这两条铁路构成了横贯我国东西最长的大干线。尤其兰新铁路经过的地区气候干燥,多风多沙。铁路建设者要一边筑路,一边治沙,工程量相当大。

(5)陇海—兰新线在新疆境内的阿拉山口与中亚铁路接轨,向西和欧洲联网,形成“亚欧铁路大陆桥”,这条铁路大陆桥的起止地点是哪里?作用如何?(屏幕展示,一学生读,其它学生了解)

4、第三条东西干线大体与陇海线平行,是由四条铁路连贯而成。先请学生说出各段铁路的起止城市的名称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个省区?(学生回答)

(1)师:从上海到杭州称为沪杭线;从杭州到株洲称为浙赣线;从株洲到贵阳称为湘黔线;从贵阳到昆明称贵昆线。(电脑演示)

(2)学生在填充图中自己画出。

5、小结:这就是我国三条东西干线,又可简称“三横”。

6、运用“看谁回答的快”的形式,回答东西干线铁路线的名称及起止地点,及时进行反馈。

(三)学习铁路枢纽

1、师: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交会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电脑演示:北京、徐州、郑州、兰州、株洲、成都这些铁路枢纽的名称,提问学生它们分别是哪几条铁路线的交会处?(学生回答)

3、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录像)

4、让学生在填充图上标出。

三、练习反馈

1、练习一:快速用直线画一幅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交会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乘火车由哈尔滨到广州,选择最近便的铁路线,并说出沿途在哪些城市与其它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电脑演示,反馈纠正)

2、练习二:

(1)    题目:有一个旅游团,从天津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一些地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上海浦东、春城昆明,最后返回天津。请设计一条最近便的旅游路线。

(2)    学生回答后,反馈纠正,并用电脑演示最便捷的旅游路线。

(3)    答案:从天津乘京沪到上海,转乘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到昆明,在沿成昆—宝成到宝鸡市,乘陇海线到西安后在到郑州,沿京广线北上到北京,最后从北京乘京沪或京哈线到天津。

四、教学总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干线和六个铁路枢纽。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师:当前我国的铁路部门正致力于火车提速,预计到2015年火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左右;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我国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掀起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热潮。此外,我们诸城市快要通火车了,我们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坐火车,真是高兴。同学们可以谈谈对于铁路建设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学生发言)我想同学们中间肯定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铁路建设者。

五、板书设计 

一、            南北干线

1、  京哈-京广线

2、  京九线

3、  京沪线

4、  太焦-焦枝-枝柳线

5、宝成-成昆-南昆线

“五纵”

“三横”

“六枢纽”

二、东西干线

查看全文

把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谈(精选17篇)

把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谈 篇1

  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了解了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施工的艰难后,我发起了给青藏铁路命名的比赛。孩子们的命名还真有几份创意。

  谌思捷:英雄路,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难道他们不是英雄吗?

  陈民哲:神工路,这样一条难以施工的铁路胜利建成,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邓兴航:富强路,虽然这个名字很老土,但正是有祖国的富强才修成了这条路;有了这条路,祖国会更富强。

  肖选睿:天路,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董培源:汉藏路,因为它使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更加情深谊厚。

  ……

  此时,孩子们正和我一起把爱国建国的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

把心路铺到灵魂深处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谈 篇2

  共案部分

  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理念:

  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精选16篇)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篇1

  共案部分

  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理念:

  课内阅读课文就是要检验学生能否运用在精读课文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提示作为编者写在教材前的话,有提示全文,引领阅读的作用。应重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读,会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自主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收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提练主线: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查看全文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海燕》(精选13篇)

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海燕》 篇1

  张掖铁路学校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

  语文组   张晓军

  【备课时间】:2005、3、27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德育目标:

  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诗歌?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是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如果我们要饱览这两种眼福,怎们办呢?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同学们说:哪一种文学样式?(散文诗)今天我们就走进

  【板题】:               海燕

  高尔基

查看全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