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精选16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挑山工》教案范文集锦(精选12篇)
《挑山工》教案范文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1、会准确认读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
2、理解“腾云驾雾”、“朴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后来居上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句“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膝头是受不住的。”练习照这句话写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挑山工、泰山的资料。
3、将对比表事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所查资料,谁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挑山工。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第一组词语:
★平衡:读准后鼻韵。
★斜行:注意“捺”变为“点”。
★诵读:给“诵“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变形。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请一个孩子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价值。
★腾云驾雾:神话中描写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作者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写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说:很快)。
【在这个词的旁边旁批:速度快】
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们长期来往于山中,走得比游人快很正常,为什么他们的快会让游人大吃一惊呢?请你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么。
《挑山工》教案范文汇总(通用13篇)
《挑山工》教案范文汇总 篇1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思维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挑山工》教案优秀(精选12篇)
《挑山工》教案优秀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第11单元《快与慢》。本单元编者向我们呈现了哪几篇文章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是两篇当代散文,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小寓言故事,这三篇是主体课文,最后一篇效率专家爸爸是自读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快与慢取决与是否具有脚踏实地、向着目标一往直前的精神,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但如果急于求成,方法不当,则会欲速则不达。
我们要学会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板书:挑山工。介绍作者和泰山。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问题:
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请同桌结合这几个问题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
(四)检查生字词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生字掌握了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挑山工》教案(精选14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一、揭示难点,引导质疑。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选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先让学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读懂的内容。
2.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1)再读这段文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是描写“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游人”的。分角色朗读有关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的句子。
(2)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中你发现“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点?出示表格,让学生自主练习:
“我们”指(谁)_______ “你们”指(谁)_______
负重速度登山特点
结果_______(谁)跑到_______(谁)前边去了
3.碰撞思维,引发疑问。
(1)面对表格中列出的这些不同点,以及这样一个结果,你有哪些疑问?按常理,谁应该跑到谁前面去?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应该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实恰恰相反。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无目的;挑山工脚踏实地。)
(3)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导学生先讨论后发言)
《挑山工》教案(精选15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词句。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相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进一步读懂课文。
课前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按照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讨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字、词、句和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条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步骤(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向上登攀的精神。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礼包图,点击后变为课文21页插图。)
2.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二、复习回顾,明确目标为什么老师要把这幅画当作礼物送给同学们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挑山工》。(板书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快速浏览全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答后板书:生疑、释疑、明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看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这个疑问是怎么解决的,作者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