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教案(精选13篇)
《田忌赛马》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课件.纸马.
课 型 : 阅读探究课.
第一课时安排: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第二课时安排: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动脑筋"故事交流会.
[课前激趣]玩纸牌
出示两组牌,红心10,8 ,4,草花9,7,3.上来的同学当然挑红心.同学先出结果老师总以2比1获胜.由此得出"在战争中,在比赛中,有时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关键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动权.
一,引入,揭示目标
★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 赛了几场 怎么赛的 结果怎样 ……)
《田忌赛马》教案(精选17篇)
《田忌赛马》教案 篇1
《田忌赛马》是一叙事性课文,全文运用凝炼精当的词句,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教材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眼“胸有成竹”分析,引发而动全身,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一、从释题入手,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奔重点,导出了表现主人公孙膑特点的词语“胸有成竹”。
1.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田忌与齐威王赛了两次马,结果是田忌先败后胜。)
2.谁在当中起了关键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孙膑献计。)
3.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孙膑献计把握十足的词语。板书:“胸有成竹”
二、设问,着重对“胸有成竹”意义的分析。层层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
1.“胸有成竹”的本义是什么学生查字典,练习动手操作。(胸有成竹:本指画竹子之前,对竹子已有了完整的印象,比喻做事之前,对事情经过已有通盘考虑。)
2.“胸有成竹”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学生边读书边讨论。
(1)“竹”在文中指什么从理解本义入手,慢慢过渡。(竹在文中指孙膑为田忌所想的办法、计策,即: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2)全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先复习本义,再讨论分析,理解含义。(全词在文中指孙膑对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结果作了充分的预测,完全做到了胸中有数。这就是课文第三部分叙述的内容。)
(3)第二次比赛的经过、结果怎么样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段,再口述第二次比赛经过、结果。最后动手摆放预先准备好的卡片,再现第二次比赛过程和结果。
《田忌赛马》教案(精选17篇)
《田忌赛马》教案 篇1
一、预习检查,理解内容
1、揭题板书(可课件出示)。指导书写“忌”字。
2、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孙膑、田忌、齐威王;赛了几次?怎样赛的?结果怎样?……)(板书)
3、同样的马,两次的比赛结果却截然相反。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一次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了?第二次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会转败为胜?)
4、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课前做的马,演示两次比赛的经过,说出失败或胜利的原因。)
5、指名演示,填充图表,指导理解两句话。
(1)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2)“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6、假设:
(1)如果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孙膑的计策能成功吗?为什么?
(2)如果要进行第三次比赛,齐威王看破了孙膑的计策,这样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中下上;下上中,田忌要想取胜,应该怎么办(黑板连线)
7、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以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二、角色朗读,升华认识
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尤其是田忌、齐威王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注意过渡语的理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田忌赛马教案(精选14篇)
田忌赛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①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②明确学习目标:(出示投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①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发现问题。
②学生质疑: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①出示自学提纲,(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田忌为什么输了?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田忌为什么赢了?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②围绕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朗读中,利用工具书、资料自学课文。可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充当顾问。
二、引导探究
1、发言比较
①师生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梳理课文内容。
②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问题。
指生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发言: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两句话:
指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田忌赛马教案最新(精选15篇)
田忌赛马教案最新 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 ),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 ),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文,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文,注意人的语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文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田忌赛马教案最新 篇2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词语,理解其含义。
2、让同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懂得做事要开动脑筋,寻找最佳方法。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精选14篇)
田忌赛马教案范文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借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帮助齐国大将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转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课文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一、二节)初赛失败。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都失败了。这一段重点讲了比赛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田忌三场都失败的原因。本段中写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说明彼强我弱。可是比赛的时候却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田忌都失败了。各自是各人自己的意思,这个词说明各人自己给马分等级,决定出场顺序,田忌如能认真分析马力的情况,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就可能取胜。田忌只凭马力,不用智谋,赛法不当,所以失败了。
第二段(第三节至那就来吧。)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决定再战,齐威王应战。这一段主要写三个人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最后再赛胜利。)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第一场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二场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三场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是田忌两胜一负,赢了齐威王。使学生懂得,第二次赛马方法,可以把赛马的力量对比转为彼弱我强,其余的方法均对田忌不利。从而让学生明白孙膑善于动脑和惊人的智慧。为课文末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所包含的深刻含义的理解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