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1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

  16:00是下午时

  18:30是下午时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查看全文

数的世界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精选2篇)

数的世界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7  6—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p117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每组题里数字相同,得数不一样?这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二.复习小数乘法计算。

  ( 1)做p117第9题前三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 2)提问:这两题先都看做什么数乘?都看做  48×67,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

  小数乘法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复习小数除法计算。

  (1)做p117第9题后三题。

  指名一人极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提问:这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查看全文

复式统计表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交流后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查看全文

统计天地_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p119 21—2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简单的统计,包括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同时复习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加深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后交流每题的得数。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计算后学生说说每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交流每题的结果。
三、复习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这学期学过了什么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结果的?
    2.做第21题。
    统计表里统计的是什么数据?统计的结果如何?投票来选最受欢迎的学科,汇总填在自己的书上
    你能在本子上的横轴和纵轴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里的数据吗?
    请大家在本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向学生提问题目下面的两个问题,指名回答。
提问: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查看全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学教学计划

课 题:五下国标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类型: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册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查看全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四、乘法

一、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二、 教学时间:12课时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p28~29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使怎么分配的,好吗?2、出示主题图及题目。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例题⑴列算式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⑵探讨12×10的算法。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牛奶是怎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