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观察地点: 操场的东北角 观察对象:榕抱桂

  观察方法: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部分

  观察记录:

  形状:榕抱桂的形状很奇特,远远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又像森林中一个无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观察,榕抱桂的主干很多,有的粗,有的细。如果你不注意的话,还会误认为有许多棵树长在这里。突然,我发现榕抱桂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呈椭圆形,翠绿色;另一种呈长椭圆形,墨绿色。再仔细一看,中间的几根枝干特别细,但是十分笔直,直直地通到树顶,没有分叉。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长在榕树中间的枝干是桂花树。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5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7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品读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破冰的场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带领学生欣赏一组天鹅的图片,并声情并茂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天鹅的图片。看着这些美丽的鸟儿,你的脑海中涌现出了哪些词语?"以激发学生对天鹅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我将话锋一转,说道:"可正是大家眼中娇美、柔弱、纯净、可爱、优雅、高贵的天鹅却给一位俄罗斯老猎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天鹅的故事》。看看在那优雅的天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引发阅读期待。

  (二)直奔重点,体会感情

  1、研读第5段,体会老天鹅的勇敢顽强和奉献精神。

  (1)自由读第5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天鹅?哪些词句让你感动?为什么?

  (2)老天鹅舍身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研读第6段,体会天鹅的团结拼搏精神。

  (1)看着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无数次地扑打着冰面,其它天鹅是怎么做的呢?

  (2)交流你读后的感受(这时你有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天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段。读出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团结拼搏精神。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精选1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疾病 娴熟 给予 检测 疲惫 通畅 搏斗 劳累 身先士卒 声色俱厉

  5、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疾、症:要注意病字框的书写。

  乏:要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点复习(精选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点复习 篇1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写日记 、爱护图书 。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 绿色工厂 和 绿色宝库 ,把枝叶比作 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 植树 的作用和意义。

  2、《第一朵杏花》讲的是 邻居孩子 帮 竺可桢 观察 第一朵杏花 开放的时间的故事。他说:“我需要的是 精确 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 估计 和 推断 代替 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 精确观察 ,才 掌握 了气候变化的 规律 。(注意标点!)

  3、《燕子》的作者是 郑振铎 ,课文从 羽毛 、 翅膀 、 尾巴 三方面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燕子的外形: 活泼机灵 。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是: 轻、快 。作者把休息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 音符 ,把电线比作 五线谱 。填空: 青 的草, 绿 的芽,各色鲜艳 的花,都像 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 烂漫无比 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 赶来 ,为春光 增添 了 许多生趣 。

  4、《江南春》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写的。其中,怀古的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映”的意思是 掩映 ,“郭”的意思是 依山而建的城墙 。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 程颢 ,他是宋代诗人,题目的意思是: 春天偶然写成的诗 。其中写景的是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谓”的意思是:以为。“时人”的意思是:过路的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欣赏春景时高兴愉悦的心情 。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范文(精选14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难点: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二、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