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通用17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酸的)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故事里讲的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说得真好,那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抽8名学生接读,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要读流利,要读出感情,要读准字音),好,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刚才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生从课文里找出狐狸说的话、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骗人,哦看来狐狸真狡猾。)
《 17.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 17.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酸的)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故事里讲的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说得真好,那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抽8名学生接读,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要读流利,要读出感情,要读准字音),好,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刚才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生从课文里找出狐狸说的话、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骗人,哦看来狐狸真狡猾。)
《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精选8篇)
《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3、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这两个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2、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先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儿的?(酸的)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儿的?(甜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尝的)是啊,这么简单的办法却有人不知道,是谁呀、我们一起来看看第17课: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故事里讲的什么?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说得真好,那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抽8名学生接读,学生提出朗读要求:要读流利,要读出感情,要读准字音),好,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刚才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谁能回答课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我们先来听听狐狸是怎么说的?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生从课文里找出狐狸说的话、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骗人,哦看来狐狸真狡猾。)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勇于尝试,原来葡萄是那么美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儿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比赛读、评价读,品味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小动物图片、儿歌卡片、苹果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释疑激趣。
1、(师板书:酸的 )交流:什么东西是酸的?什么又是甜的呢?
2、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师继续板书:和甜的)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书中的74页,让我们赶紧把它找出来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划了这几句话。
出示1: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往嘴里送。
读新词,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师随机指导“葡萄”读轻声、以及用想象法记“串”字。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通用21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勇于尝试,原来葡萄是那么美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儿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比赛读、评价读,品味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小动物图片、儿歌卡片、苹果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释疑激趣。
1、(师板书:酸的 )交流:什么东西是酸的?什么又是甜的呢?
2、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师继续板书:和甜的)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书中的74页,让我们赶紧把它找出来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划了这几句话。
出示1: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往嘴里送。
读新词,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师随机指导“葡萄”读轻声、以及用想象法记“串”字。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精选19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勇于尝试,原来葡萄是那么美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儿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比赛读、评价读,品味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小动物图片、儿歌卡片、苹果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释疑激趣。
1、(师板书:酸的 )交流:什么东西是酸的?什么又是甜的呢?
2、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师继续板书:和甜的)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书中的74页,让我们赶紧把它找出来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划了这几句话。
出示1: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往嘴里送。
读新词,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师随机指导“葡萄”读轻声、以及用想象法记“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