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教案

时间:2025-04-05

松树金龟子教案(通用3篇)

松树金龟子教案 篇1

  学习目标:1. 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 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 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

  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

  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4、

  组织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研读课文,圈点勾画,作好批注。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

  3、

  学习评价: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全文

松树金龟子(通用14篇)

松树金龟子 篇1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4.小组调查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设计思路

  说明文给人以知识,学习本文要了解金龟子的有关知识,并且学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教师导人。

  (演示多媒体。)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法布尔(1823~~1915) :穷毕生之力,混迹于严森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著成200万字的《昆虫世界》。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蜕变、繁殖……尤其对昆虫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朴实、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3.掌握字词

  炫耀     献媚     抑郁      鞘翅  

  咫尺     魅力     衷心      亵玩

查看全文

《松树金龟子》教案(通用9篇)

《松树金龟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多媒体)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明确: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选自《昆虫世界》。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思考 :○1  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2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查看全文

《松树金龟子》教案

学习目标:1. 从观察入手,了解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 2. 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课前学习:1.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 借助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法布尔的生平与故事,金龟子的图片及其相关知识。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作者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你知道他的著作名称吗?你能根据课前所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述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吗?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与感受

2

根据你所搜集的资料,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金龟子?(比如金龟子的种类、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等。)班内交流资料,比比谁查找的资料最充足。

    3、

组织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独立思考,归纳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态习性。

朗读、圈注、勾画、批注

4、

组织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研读课文,圈点勾画,作好批注。

2

组织协作组内交流,互评

交流、互评

3、

学习评价: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交流课后学习:1. 提出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问题,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可查找相关资料。如:搞清楚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有什么含义吗?2. 补充、整理自己收集的有关金龟子的材料

查看全文

《松树金龟子》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松树金龟子》,希望大家喜欢!

  《松树金龟子》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

  《松树金龟子》一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动物世界”中的一篇说明文。本单元课文让学生接触动物世界,了解一些动物,激发起他们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松树金龟子》一文通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向我们介绍了具有“音乐天赋”的松树金龟子,使我们了解了金龟子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活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2、教学目的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的:

  (1)有心情地朗读课文,归纳综合松树金龟子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性举行视察,相识松树金龟子的发音原理。

  (3)领会本文生动、逼真的语言。

  (4)探究虫豸界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大天然的热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从视察入手,抓住动物的形态、行动、习性来科学阐明。

  (2)一些生物学术语;本文的写作特色。

  4、课本课本处置处罚

  (1)课时摆设:两课时

  (2)教学假想:

  本文我重要接纳多媒体教学。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学会生字词,相识作者,感知课文布局,熟习松树金龟子的形状特性。第二课时使用课件,资助学生明白松树金龟子的生活习性,婚恋生活,发音原理的相干内容以及领会作者对金龟子的情绪。在明白内容的底子上引导学生朗读,领会本文阐明语言的生动、形象,引提倡他们关爱动物、掩护动物的热情。

查看全文

松树金龟子(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感悟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揣摩语言的准确和形象。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多媒体)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明确: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本文选自《昆虫世界》。
二、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思考 :○1  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明确: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2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