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5-04-05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通用17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以及新词;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背诵、默写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资料查询、讨论等相结合。

  3、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喜欢学习诗歌。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走进李白的时代,和他享受诗的快乐。

  板书:赠汪伦

  读诗的名字。

  二、自学古诗:鼓励:请同学们自己读这首诗,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自己尝试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书,然后自己尝试解释诗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身边的同学求助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首诗的。

  2.鼓励:你很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得这么好,谁再试一试?

  3.提示:很好,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自己学习了。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问。”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

  4.鼓励将问题进行得更准确:你们真会提出问题,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诗,再仔细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5.学生读诗,提出新的问题。

  6.学生再一次说自己的理解。

  7.学生提问:“踏歌声”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4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气象学家竺可桢》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通用12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 篇1

  《草帽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

  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湘西 贵州 蒋介石 嗡嗡 侦察 葫芦山 土坊 匪军 丢盔弃甲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

  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锦(通用17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锦 篇1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豌豆熟悉吗?在通话世界里,豌豆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左右结构:豌、按、枪、玻、璃、探、愉、绕,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上下结构:曾.

  半包围结构:适.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

  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预感:事先感觉.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丰子凯与叶诺索夫笔下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四、课前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认识了丰子凯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板书:白鹅),今天,和我们见面的是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加板书:公),你猜猜,这两只鹅会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能分辨,还能讲出自己的理由,真好。的确白公鹅还真不愧对它多出的这个公字,叶诺索夫还把它比作海军上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翻开书67面。

  一、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我的要求是不读错一个字,不读得结结巴巴的,能办到吗?

  2、交流,找到海军上将了吗?(板书:荣膺,析词)你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海军上将吗?

  3、一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太有意思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有趣的课文,怎么样?这回我要抽同学读。(抽生分段读)

  4、交流:现在你知道白公鹅凭什么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吗?(板书:傲)

  二、比较

  1、同学们讲得都不错,上一课我们认识的是丰子恺先生笔下的一只白鹅——高傲的鹅老爷,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叶。诺索夫笔下的海军上将。我想考考大家,我这有它们俩的肖像,你能认清哪个是海军上将——白公鹅吗?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去年的树》(通用13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去年的树》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初步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一、潜心默读,领悟道理

  1、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2、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情感。

  二、表演朗读,展示情感

  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朗读。

  2、学生互相进行评价,评出最佳表演朗读者。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品读、分角色读,有感情的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懂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读出真挚的友谊之美,读出诚挚的诺言之美,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美。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1、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小鸟说,请你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2、交流小练笔。

  四、总结全文,读中收获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五、诵读课题,渲染气氛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课题)。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