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x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x年x月x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__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感受圆之美,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形物体、简易的画圆工具、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动画:平静的水面丢进小石子,泛起圆形的波纹。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生举例)

  出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图片欣赏)

  2、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感知圆的特征,并揭示课题。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知圆形的美。通过观察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知学习

  (一)画圆

  1、尝试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学生可能出现的画圆方法:

  (1)用圆形物体描圆;

  (2)利用老师制作的画圆工具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学生第二次用圆规画圆,深化认识。

  (集体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用)

  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么画圆的?(课件展示)

  老师也可以仿照体育老师的方法,利用绳子和粉笔在黑板上画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篇1

  授课时目标

  1.在读统计表、交流信息、自主计算的教学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过程。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3.在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两个队员身高的表格和两次问题的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平均数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姚明吗?他是干什么的?谁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可以介绍:姚明的身高是米,并找个参照物比一比有多高,如和门比还高出半米多等。

  师:打篮球的运动员,身体都比较高。在20xx年,某市举办了一次小学生篮球友谊赛,我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求平均身高们来看一下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队员身高和体重的情况。贴出两个队的身高表格。师: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估计一下那个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到底那个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实际计算一下吧!教师进行巡视,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发现信息,除了教材上的信息,学生可能还会说出:

  ●两队人数相等,每队都是9人;

  ●除李斌外,体重都在50千克左右;

  ●谁最高,谁最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计思路和答案。如: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通用13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篇1

  一、活动导入

  1、师抛硬币生猜结果:哪面朝上?(1元字样正面,另一面看作反面。)

  2、你想试一试吗?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活动。

  3、活动总结导入:硬币朝上的一面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体验

  1、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黄球。

  (1)摸球比赛。比赛规则:分男、女生组来举行一次摸球比赛,谁摸到黄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男生瓶内全是黄球,女生瓶内全是白球)比赛开始。

  (2)一定是黄球。

  A、师:(疑惑地)怎么男生每次都能摸到黄球?你有什么想法吗?打开瓶观察。

  B、追问:全是黄球,那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一定吗?(师板书:一定)

  (3)不可能是黄球。

  A、师:那女生怎么一次黄球也没摸到?你有什么想法?师打开瓶观察。

  B、师追问:没有黄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可能是黄球吗?(不可能是黄球,因为里面没有黄球)(师板书:不可能)

  2、可能是黄球

  A、师:比赛结束了,男生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女生队你们服气吗?

  B、你认为怎样才公平呢?生自由说一说。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派一个小组装球,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赛。

  D、师:通过刚才摸球,你认为我们能摸到黄球吗?(能)一定能摸到黄球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板书:可能)

  3、超级竞猜:出示挂图,学生抢答。(课本105页例1)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单价”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地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运用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篮球、彩笔、书包、衣服、钢笔。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旧知复习

  商店每支钢笔5元,小明买3支,一共要付多少钱?

  1、先画出已知数量和问题。

  2、解决计算。

  3、自学课本52页,小组讨论研究例题中所给的量各叫什么?

  二、新授课教学

  1、小组展示交流

  每支钢笔的价钱叫做(单价),几支叫做(数量),一共付的钱叫做(总价)

  2、让学生把刚才的算式换成文字,从而得出

  单价×数量=总价

  3、强调,单价就是一个的数量

  4、学生熟记数量关系式。

  三、购物游戏,巩固新知。

  1、每4个人为一组,2人卖东西,2人出去买东西,买好东西,要根据数量关系算出价钱,付给对方钱。

  2、请部分学生介绍所买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3、老师买135个篮球,却不知应付多少钱?麻烦同学们帮我算算。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精选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第1页例题以及第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

  【设计理念】: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连贯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计算;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书写的习惯。

  一、情境引入(购书)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籍吗?看书是个好的习惯!看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了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面,学校图书管理员购买了一批《科学天地》(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设计说明:看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用这样的情境引入有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价值,学习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