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精选3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3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教学反思:
一、听从领导安排,上好视导课。
四月尾,县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开心,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通用2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
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
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
(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保障的方法。
未来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家乡的方言教案
《家乡的方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准备
1、 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 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 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 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
3、 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 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 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
第8课《擦亮眼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树立学生反对迷信、破除迷信的决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2 .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和道德辨析能力。
3.认知
知道迷信的危害,反对迷信。懂得科学才是可信的。
[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材料:浸过姜黄的黄裱纸、碱水、刀、白水等。
生调查周围生活中的迷信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揭题
都说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瞧!他来了!(课件出示孙
悟空飞来)
今天,我们也学学孙悟空,擦亮眼睛,来瞧瞧我们身边的一些事。
二、 观察生活中的迷信现象
1.课件出示:一位老奶奶正指着月亮告诉孙子说:那是天狗在吃月亮。
提问:老奶奶的话你相信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有学生知道这种说法是迷信,这其实是月食现象。
请教孙悟空,课件演示:孙悟空讲解月食的形成。
2.课件出示:小同学揉着眼睛说:“左眼跳灾,右眼跳财。”
提问;小同学的话你相信吗?学生讨论,讨论后同样请教孙悟空,得出眼皮跳是
因为眼睛周围肌肉疲劳所致。
3.师指出:像以上这种盲目相信一些事物,特别是神仙鬼怪的,就是迷信。
提问:说说我们平时周围有哪些迷信现象呢?
生畅谈迷信现象,(照妖镜、见蜘蛛、念佛、烧元宝、门上贴符、家有大仙、关亡、吃香灰等)师借机引导、点拨。
4.过渡:迷信也带来不少危害呢!请大家听故事《迷信害死人》,然后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
5.总结迷信的危害。
从同学的回答,从课后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迷信的危害还真不小呢,小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7课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教案
第7课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教学目标】
认 知:1、知道有关诚信的故事。
2、知道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情 感:1、对讲诚信的人产生信赖、崇敬的思想感情。
2、从内心里渴望自己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行 为:1、教育学生努力做到诚实,讲真话,遵守诺言。
2、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
【教学准备】
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诚信奖章图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仔细听《凡卡的故事》。
2、设境:点击:《凡卡的故事》。
3、引导:看了这个故事,有人说:“这是做游戏,不必当真。凡卡早就该走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认为凡卡可以离开的同学站着,认为凡卡不可以离开的同学请坐在那儿。让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辩论赛。(点击:小小辩论台)
4、学生自由讨论。咱们先讨论讨论,待会儿,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5、双方各自说理由。走,原因:
留,原因:
6、小结:刚才双方代表发言都很精彩!他们说的各有各的道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7、启发:同学们,凡卡离开有离开的理由,不离开有不离开的道理。那故事中的凡卡是怎样选择的呢?(在军官的命令下才离开)
(1)你猜想:这时候的凡卡心情会怎样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6课 抄袭害了谁教案
第6课 抄袭害了谁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学生中发生的抄袭事例,让学生辨析认识抄袭是一件对己、对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对诚实做人、诚信为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前准备:
让有关学生将p31-32页上的连环画改编成小品《沉重的书包》,并排练表演。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小品导入,揭示课题。
1、看小品《沉重的书包》(选择学生根据书本p31-32故事《沉重的书包》排练。)
2、想想说说:
(1)金宇为什么要去抄袭?
(2)金宇抄袭别人的答案时,他又为什么要犹豫呢?
(3)为什么金宇感到这只新书包会这样沉重?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
3、师述:金宇为了得到一只新书包,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抄袭了同学的答案。(相机板书:抄袭)他虽然背上了新书包,却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感觉感到自己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而不诚实的人是让人看不起的。同学们,在不会做题目时,我们该不该抄袭呢?抄袭害了谁呢?
二、 阅读体会
1、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我的作文》
2、思考:为什么李诚的作文能得高分,却不会写信呢?
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如果不是自己的真是成绩,对自己的成长、对社会都是没有意义的。
4、读故事《马玉奇失去了什么?》。
5、读后思考:
(1)马玉奇真的考了好成绩为什么没有人相信她呢?
(2)她失去了什么?
(3)马玉奇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同学们的信任?
(4)从马玉奇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抄袭作业的同时,自己的人品也沾上了污点。
6、再问: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读了《马玉奇失去了什么?》你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