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05

《数一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1

  虽说昨天是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但是因为学校授牌仪式,我的数学课都被冲掉了,于是,今天才开始上第一堂课《数一数》。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第一节课是5班的。由于刚开学,孩子们的课堂常规不是很熟悉,花了近5分钟时间教了如何问好及一些课堂常规。上课时,想尽量拓展孩子的思维,在“你还能找到数量是x的物品吗?”这一环节中耗费了不少时间,结果课堂作业本都没有时间去完成。6班是第三节课。利用第二节空课,好好思考了一下,该如何紧凑利用这些时间,最后决定如下:

  1、主题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数倒是没问题,但是量词不会用,都乱用的,比如一个国旗、5个房子等都会说,虽然一一纠正了,但是还是担心,因为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平时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话也就这么半土半洋,而且经常有方言的谐音。)

  2、在数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时,可以适时点拨。事实上,6班的孩子还是很会选择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较好。比如我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当学生汇报完毕后,马上有孩子(严郡涵)补充:“老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有15个女生和15个男生。”调皮蛋汪杭波马上补充道:“我们教室有张凳子。”“我还知道我们教室有张椅子。”又有孩子说道。虽然这和数一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用到了数学知识——一一对应。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应该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而教。

查看全文

《数一数》教学反思

虽说昨天是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但是因为学校授牌仪式,我的数学课都被冲掉了,于是,今天才开始上第一堂课《数一数》。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第一节课是5班的。由于刚开学,孩子们的课堂常规不是很熟悉,花了近5分钟时间教了如何问好及一些课堂常规。上课时,想尽量拓展孩子的思维,在“你还能找到数量是x的物品吗?”这一环节中耗费了不少时间,结果课堂作业本都没有时间去完成。6班是第三节课。利用第二节空课,好好思考了一下,该如何紧凑利用这些时间,最后决定如下:
  1、主题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数倒是没问题,但是量词不会用,都乱用的,比如一个国旗、5个房子等都会说,虽然一一纠正了,但是还是担心,因为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平时在家半土半洋的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话也就这么半土半洋,而且经常有方言的谐音。)
  2、在数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时,可以适时点拨。事实上,6班的孩子还是很会选择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较好。比如我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当学生汇报完毕后,马上有孩子(严郡涵)补充:“老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有15个女生和15个男生。”调皮蛋汪杭波马上补充道:“我们教室有张凳子。”“我还知道我们教室有张椅子。”又有孩子说道。虽然这和数一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用到了数学知识——一一对应。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应该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而教。

查看全文

《数一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如:
                               6+6+6+6+6=30
                                5+5+5+5=20
                           3+3+3+3+3+3+3+3+3+3+3+3+3+3+3=45

查看全文

《数一数》的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
查看全文

《函数》教学反思(精选8篇)

《函数》教学反思 篇1

  初中阶段所学的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他们都是从函数出函数的表达式和的定义入手,得图象,这样让学生对数形有个认识,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                                                                           

  在教学中,根据函数的图象所经过的点的坐标,确定解析式是重点,学生必须掌握,这点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较好.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性质,也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一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对于各种函数的图象要了如指掌.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图象,从图象得出其性质.如在教一次函数图象性质时,先得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由正比例函数图象引出一次函数图象性质,只要通过将正比例函数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就能得出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这样学生用意掌握,且掌握得较好.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性质也掌握的较快.

  总之,利用函数图象解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且还能灵活运用知识.  

  初中阶段所学的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他们都是从函数出函数的表达式和的定义入手,得图象,这样让学生对数形有个认识,也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                                                                           

查看全文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期第二单元的一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口算除法及初步学会表内除法竖式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安排了口算除法和表内除法竖式的笔算练习,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新授课安排了两道除法例题。分别是42÷2和52÷2。先让学生尝试的用笔算算出结果,接着老师边板书边讲解正确的笔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道例题笔算中有什么不同,突出当十位商完后有剩余的数,把它和各位的数和起来,继续除。然后安排了14道笔算练习就是书中本课后的做一做两道题。
在教学例1中,侧重于让学生了解除法笔算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可太注重书写格式,把对算理的理解教学放的弱了点,有些孩子对这样的书写理解比较模糊。在练习中出现了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在教学例2中,“52÷2”是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的,也是所有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着重让学生掌握“每求出一位商,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为此先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先尝试,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当十位上商完以后有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而且要把十位上余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和起来继续除。整节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楚,每个环节还是能很自然的连贯起来,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情况比较好。但在其中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复习中安排的听算题数多了,花费了许多时间使后面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了,而且复习中可以重点复习口算除法的方法,更好的做好新课的铺垫。在教学例1后应该将怎样思考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教学例2后把如果当十位上有余下来的数,把它和个位上的数和起来继续除,我在教学例2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说算理,我总怕学生说不好,自己引导学生一起说,表现出老师不信任学生,在今后教学中让学生多说,他们会说了也就明白了算理当然也就会做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另外,在讲完例2和做过几道练习后我总结了三句话:(1)除法从高位除起。(2)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3)哪一位除后有余数就和下一位合并在一起继续除。这里总结除法计算法则还过早,第3点应直接说十位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这样就更能突出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