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教你玩游戏》教学设计(精选2篇)

《教你玩游戏》教学设计 篇1

  作者:张佐才    发表时间:2005-1-26    阅读次数:68 

  创设交际情境  培养交际能力

  ——

  云南省威信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佐才

  《教你玩游戏》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练习5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这道题是听话、说话的综合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插图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其次,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游戏玩过吗?怎么玩?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引导学生说说除了书上画的以外的游戏,说清楚游戏名称玩的和方法。)。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铺垫,提供话源 

  《相似论》指出:“相似的基因、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产生相似的结果。”因此教学本课时,可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一次游戏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玩出自己喜欢的游戏,让老师和同学观看。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打下基础。 

  二、激趣导入  ,引发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出示挂图(或投影),看后提问:“同学们,玩游戏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做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做过什么游戏,怎样做的。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的游戏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游戏,像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游戏。”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来。

查看全文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丰富的想象中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

  重、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激趣:由“自由”展开想象,引入丰深学习任务。

  2、回顾预习,进入新授。

  ①、自己玩具,游戏的介绍。

  ②、作者介绍了那几个季节的玩具和游戏?

  二、 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习“玩春天的玩具和游戏”,培养学生想象力。

  ①、游戏:编花环   吹口哨

  ②、具体描述:编花环(颜色→编织→戴、挂、握→有感情地读)。

  ③、师生同欣赏。(找欣喜、骄傲的感觉)

  2、自主学习:

  ①、  夏天:做纱网  捉鱼虾  打水漂  赛游戏

  秋天:制木枪  玩打仗  捉迷藏

  冬天:堆雪人  打雪仗  钉雪橇  抽陀螺  丢沙包

  ②、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

  ①、打水漂:挑拣不同的石片。怎样支架,石片在水中飞的样子像什么,外围的小朋友表情、语言、自己的感受。

  ②、捉迷藏:观察地形,和谁做游戏,怎样做,如同“猫捉老鼠”一样,体会玩的有趣、欢快。

  ③、堆雪人:灵巧的双手将普通的雪花打扮成人见人爱的雪姥姥,那种自豪,那份快乐是大人们体会不出来的。

  ④、抽陀螺:用木块削陀螺,用绳系木棍制成鞭子,自己使劲,陀螺转得起劲,那转、那飞、样子喜人。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玩了很多玩具和游戏,玩得很快乐,那么乐从哪儿来?花钱买的?不是的。这就是我们农村孩子玩具和游戏的特点,不用花钱,又玩得很痛快。只要我们用好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就会创造出一片快乐的天地。这就是作为农村孩子骄傲的地方。下面带着自豪的语气。示分读最后一小节和第一小节。

查看全文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精选2篇)

《有趣的游戏》教学设计 篇1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贴鼻子”就是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画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很有趣,常常会闹出笑话。有一次轮到我贴了。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查看全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篇1

  教授教化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三单位“加与减(一)”

  教授教化目标:

  1.经由过程不雅察和把持等进修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标题,并精确计算6,7的加法及响应的减法。2.在活泼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起学生的进修爱好,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摸索的精力。

  3.培养学生不雅察、说话表达、着手把持和初步应用数学解决标题标才能。

  教授教化重点:掌控“6”和“7”的加减法.

  教授教化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惟的才能

  教授教化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我们已进修了5的加减法,如今玩个小游戏好吗?(师长教师与学生伸手指凑5)

  ……

  师:同桌的小同伙互相玩一玩,看看合作得最好的是哪一桌。这节课我们持续来玩猜数游戏。(板书课题)

  (二)寻觅新知1.活动一:变变变(6的构成)

  师:瞧,师长教师这有几个好吃的,是甚么呀!(红枣)

  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谁来讲说加法算式?(3+3=6)

  看,师长教师再变!谁能说加法度榜模样?(2+4=6或4+2=6)

  可以如何变?请小同伙拿出小棒也来变一变,把算式写在演习本上。

  学生活动。(变戏法,记算式)

  师:谁来讲说本身记下的算式?(1+5=60+6=66+0=65+1=6)

  师:刚才我们列出了那么多算式,是不是是有点零乱呢?你能不克不及整顿一下,给它们排好队,使它们变得有规律呢?

  (1)勾引学生不雅察并四人小组展开评论辩论。

  (2)师生合营整顿并小结。

  2.活动二:猜一猜(猜数3,2,4)

查看全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通用5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查看全文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以及网友点评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以及本站网友点评

(小学一年级)作者 绍兴县柯桥小学 沈敏乐  小谢 推荐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2 通过音乐游戏《躲猫猫》,感受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 音乐游戏《找朋友》
1 听《找朋友》走进教室,律动。
2游戏《找朋友》
a导语,听到什么歌曲,会这个游戏?
b做游戏,感受有无音乐游戏之间的差别。
二感受《躲猫猫》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1欣赏《捉迷藏》游戏录象
2欣赏苗族歌曲《躲猫猫》,感受苗族歌曲,了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对“捉迷藏”的另一种叫法。
3师范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游戏的心情
4师生演唱歌曲
5学生体验躲猫猫游戏
6教师小结
三 用《躲猫猫》音乐创编不同音乐游戏
1用《跳绳》的歌词,创编新的音乐游戏
a听躲猫猫伴奏,学生填词
b学生演唱新歌
c音乐游戏《跳绳》
d师生互评
2用躲猫猫的旋律创编其他的音乐游戏
a学生创编歌词
b听躲猫猫音乐填词
c学生表演创编的音乐游戏
d师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注:为输入简便,稍有改动)

欣然:我听课时都有笔录,随着教案都有环节的改动,但她这课没有,我感觉她的课光凭教案看不出什么,我挺喜欢她的风格的,可最后她居然只有二等,大家都觉得挺可惜的!

小谢:这次展示的课以小学居多,中学只有三堂,小学的课我不知道怎样才算优秀的课,我感觉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活跃,但是我觉得实质性的内容不多,有的甚至把音乐放在一边(呵呵,我不熟悉小学的课,没有发言权,还是让欣然,lily说吧)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