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5-04-05

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6篇)

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三、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查看全文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精选3篇)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篇1

  单元测试

  1.填空.

  (1)69708÷92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2)4800÷1200=( )÷12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 )×( )+( ).

  (4)要使2D2÷2的商中间有0,D可以填的数是( )或( ).

  (5)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24×( )< 250 147×( )< 850

  35×( )<235 283×( )<1590

  (6)甲数除以己数的商是12,甲数乘以2,和乙数除以2后的商是(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5除( )的商是三位数.

  A.三位数. B.不大于最小的四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不确定.

  (2)□067÷48,要使商是两位数, □内可填( ) .

  A.1、2、3 B.1、2、3、4 C.5、6、7、8、9

  (3)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的( )倍.

  A.2 B.100 C.1001

  (4)因为 101×99+22=10021,所以□÷□=□……□

  A.10021 22 101 99

  B.10021 22 99 101

  C.10021 99 101 22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0,如果甲数扩大2倍,乙数乘以2,那么商是( ).

  A.20 B.80 C.5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7272÷72=11( )

  (2)57除一个最高位上是3的五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

  (3)被除数的位数-除数的位数=商的位数.( )

  (4)要求单价,必须知道总价和数量.( )

  (5)王师傅每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一共加工多少个零件?是求工作总量的应用题.( )

  4.计算.

查看全文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根据铺垫内容类推,独立探究。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相互启发。在寻求不同方法时,根据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带动全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让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使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积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粉笔。

  师: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

  生: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生: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所以一共有4×6=24(支)。

  师:那么5盒这样的粉笔有多少支?

  生:24×5=120(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目?

  生: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5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5=120(支),求出5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眼前的实物先数后算,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查看全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乘除法》教学设计(精选2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乘除法》教学设计 篇1

  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3、 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4、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二、单元教学重点: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2、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3、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难点:1、 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3、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四、单元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教学课时:6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口算乘法……3课时口算除法……4课时 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课本第1~2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一、复习。1、 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2、 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二、新授。1、 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2、 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3、 学生完成本道题4、 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5、 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 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1、 1~2 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四、数学游戏。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1、 20+20+20=602、 20×3=60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查看全文

数学三年级正方形教案(精选13篇)

数学三年级正方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查看全文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精选4篇)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1

  单元测试一

  一、填空题.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计算340×20,先用( )和( )相乘得(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最后得( ).

  3.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名称.

  ( )×( )=路程 工效×时间=( )

  单产量×( )=总产量 ( )×( )=总价

  4.省略最高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728≈( ) 391≈( ) 7094≈(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

  2.6980=7000( )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三个0,积的末尾至少也有三个0.( )

  4.知道每支铅笔的价钱和买的支数,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求单价.( )

  5.8个46再加上20个46,算式是46×(8+20)( )

  三、计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18×4= 45×20= 4×9+7=

  210×3= 130×4= 8×4+9=

  12×60= 80×70= 7×7+3=

  50×30= 300×30= 0×17+13=

  400×20= 430×2= 0×17+13=

  2.竖式计算.

  74×58= 260×27= 146×15=

  306×32= 270×30= 195×18=

  3.递等式计算.

  7250-87×80 (58+86)×60 137×(86-79)

  四、文字题.

  1.48个15是多少?

  2.一个数是102,另一个数比这个数的25倍少87,另一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