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类教案

时间:2025-04-05

数学:分类(精选7篇)

数学:分类 篇1

  目标:

  1、学习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

  2、物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所以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图形娃娃,每一组都有,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等会儿你们轻轻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组去,想想要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要求: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操作,不能争抢。

  ②帮图形找到好朋友后,要说出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用了几种办法。

  3、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

  三、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四、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查看全文

数学:分类

  目标:

  1、学习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

  2、物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所以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图形娃娃,每一组都有,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等会儿你们轻轻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组去,想想要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要求: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操作,不能争抢。

  ②帮图形找到好朋友后,要说出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用了几种办法。

  3、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

  三、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四、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分类》,(精选12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 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 出示挂图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 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 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分类》,(通用17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 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 出示挂图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 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 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查看全文

一年级数学《分类》,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 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 出示挂图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 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 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 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查看全文

在活动中做数学(精选2篇)

在活动中做数学 篇1

  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教学——

  一、准备阶段:

  1. 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

  3. 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

  (一)争当小小营业员。

  1. 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 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 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