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读书笔记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数学分析》的学习,我基本上对其;下面对我目前已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分析:;一、实数集与函数;二、极限分为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三、函数的连续性;四、导数与微分;五、积分分为两种: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整体内容连贯有序,学习者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数学分析是精彩有趣的,但有时会让人学的很累;(13)《数学分析》读书报告;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数学分析》的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数学分析》的学习,我基本上对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了解到《数学分析》与高中的数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一方面在许多思想与分析中运用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它将许多东西细微化,一步步探究深层次的东西。它使我们对许多东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解表面。
下面对我目前已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分析:
一、 实数集与函数。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可用既约分数的形式表示,而无理数则不能用一个确定式表示。人们先发现有理数,再运用dedekind分割划分出一些不属于有理数的数。全部这些数的集合就是实数集。用同样的方法分割,却得不到非实数,这证明了实数具有完备性。关于实数完备性有一些基本定理,如:区间套定理、柯西收敛准则、聚点定理和有限覆盖定理。对于任何一个包含于实数集的集合,还有著名的确界原理。函数的定义是一个具有某种结构的集合到一个数集的对应关系。有基本函数和特殊的函数,如:符号函数、heaviside函数、riemann函数和dirichelet函数。
数学分析的读书笔记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凭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深刻地反映 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我从中受益匪浅,先将摘录和体会展示如下:
本书开篇罗列了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概念不清:运算符号错误;错用运算律;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违背运算律;违背去括号法则。“这六大点也是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提前纠错,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爱、尊重和理解。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并宽容地对待他们,这不仅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热爱。“的确,在平时的授课中,我门太严了,不苟言笑,造成学生的紧张,这些做法不可取,应该严就严,多给学生勇气敢于说话,私下也应多关心关注学生。同时还指出教师如何帮学生纠错,
1。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
2。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3。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自行纠错,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实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数学概念从客观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入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的上进心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的错误。” 即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童话总动员读书笔记
李毓佩是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的书风趣幽默,故事性强,让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全全同学以前就读过几本李教授的书,一直是他的书迷,见到有关他的书都会驻足欣赏。李毓佩教授写的数学童话总动员系列8册中的第二册---《沙漠大冒险》。
书收到后小同学就忘我的看了起来,好似以前其中几个故事在别的书上见过,可那时年龄小,只是照着故事看热闹了,这次因为属于小学高年级了,在读故事的时候,其中的相关知识也一一搞明白了。有不明白的还会跟大人一起讨论。读后感也上周就写完了,可小同学把读后感写到学校老师用的《畅游书海》的本子上了,全妈一时懒惰没立即打字到博客,谁知上交老师后没发下来,于是只好我来代他把读后感写写。等那本子发下再把他的读后感补上。
故事的主角有爱数王子、数学小子、小派、小眼镜、奇奇,还有叼着大烟斗的爱克斯探长、零国王和1司令、数学猴等。他们在故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坏蛋、骗子、妖魔鬼怪进行斗争,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识破一个又一个阴谋诡计,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
本书主要包括这几个故事:寻找外星人留下的数学题、古堡里的战斗、沙漠小乘的奇遇、不对称的世界。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奇遇。不管以前是不是数学迷都会被李毓佩教授的精彩故事吸引到神秘的数学王国去,通过这些故事,学到一些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想,原来有趣的数学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这本书里面主要用到了这些知识点:巧算、和倍问题、平均数、数字谜、幻方、规划问题、植树问题、等差数列、质数等。随书还附赠了数学解密卡,把解密卡放到灰色区块上缓缓移动,就能看到重要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如果你没用解密卡就做出来正确答案,可以加五分,最后可以根据你的得分情况相应的成为上将或者中将哦,非常好玩,非常有趣。
《数学王国历险记》读书笔记800字
我非常喜欢看李毓佩爷爷写的数学书,这本《数学王国历险记》让我废寝忘食。
主人公丁丁数学学得很好,他被邀请到弯弯绕王国坐客,他的朋友小贝也想去,于是他们就一起来到了弯弯绕王国。在这里他们去了充满危险的数学宫、可怕的野生动物园,打了有趣的数学擂台,还被“小偷”给骗了一次。在这个过程中,数学不好的小贝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打倒困难的同时,他也爱上了数学,并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挺好的,可是看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其实并不好,因为书中许多的数学题我都不会做,就算看了解答与分析也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而在慢慢把这些题弄懂的同时,我也学了很多知识:有比较难的找规律,有让我觉得很方便的二进制和十进制,有人身上的黄金比例,还有让我觉得很难的圆周率这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并真正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精致又有趣的学科。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买菜时,给钱又找钱是数学;剪纸时,纸的大小和面积是数学;吃饭时,把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个人是数学。记得我第一次买菜时,一边挑着自己和父母爱吃的菜,一边用心地算着账,最后一笔钱也没有找错;那次我自己拿着钱去超市,很好地利用了钱,买来了又多又好的东西;还有一次我们去打的,我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发现司机叔叔多要了一块钱……学好了数学,真是太方便了!
在生活中,数学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爱数学,以后我会努力把数学学得棒棒的!
《儿童如何学数学》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阅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这本书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 “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本书,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提到的最多是问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上课要从“生活情境”引入并展开。 读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的概念——“街头数学”。国外研究把大众生活中的数学称为“街头数学”,事实上,数学不仅仅是教室中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家庭、公园、商店里都可以是数学课堂。校外无论是买卖活动、建造房子活动,都有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数学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思考方式。英国学者纳茨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学校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困难,许多教师认为是智力上一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能很好的作出街头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在计算加减乘除时存在很大问题,错误率极高,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智力存在问题,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却能正确并速度的进行货物的买卖,这种现象好像很难解释。纳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时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他们在解决街头问题时用的是自己口头语言甚至直觉方式,而学校所教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这一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体系。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结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因努力去适应小学生特点,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促进孩子们在认知投入的同时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课堂的组织中,要尽量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但是也不能只让学生进行街头数学的学习,必竟街头数学相对于学校数学来说很不规范,也不成体系,且有许多“街头数学问题”不是孩子们能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把街头数学问题进行改造后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里,使之既保留街头数学的现实性、有趣性和挑战性,也具备学校数学的规范性和抽象性。这样的数学才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数学。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任勇。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给教师培训的鲜活案例以及曾潜心研究过的名师特征,用八个篇章,即名师篇、教学篇、课程篇、育人篇、学习篇、教研篇、艺术篇、发展篇,细化走向优秀之道,为我们娓娓道来“成为最优秀的数学教师”的秘籍。书中的案例、技巧和方法,都来源于他数年的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既令人倍感亲切又无比实用。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教学永远都是不完美的艺术,但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老师的共同愿望。教学之道施展的主阵地是课堂,唯有聚焦课堂、激活课堂,才能回归教育本身。
教师要走向优秀,教学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立足于备课,决战与课堂,习惯于反思,是有智慧的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应该首先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得这一门学科或对这一门学科知道得不是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精通所教的学科,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在书中,任勇分享了他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在任勇看来,教育科研使他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教育科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奥难懂。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教学的细节做起。研究对象可以是我们的学生、班级乃至所教的年级、所在的学校;研究的内容,可以是一次备课、一次讲课、一次作业批改、一道题、一次测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典型的实践性,为了提升实践和超越经验,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