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材料:他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什么
说课材料:他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什么
拿到《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我在心里就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他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什么?个人觉得在呼唤素质教育,落实课改精神的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不断成熟并最终走向成功。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节课我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导入新课——听音乐定位角色引导闯关、学习新课——读课文定位思考开始闯关、巩固新课——做练习定位演练结束闯关。
一、导入新课
我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故事情节,目的是想使学习情境(课文内容)、学习意境(主题思想)、学习心境(学生个性)三者合一,通过分享经典动画片《葫芦娃》这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主题曲,在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保持教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随后解读题目,抓住“我”和“葫芦”进行角色分配,老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学生扮演葫芦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语文闯关。
二、学习新课
进入新课学习后,学生开始面临一个个要解决的关卡。
《作文复习指导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龙化中学的吴永会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级下学期人物描写的作文复习。九年级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功底。但是,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人物描写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刻画的人物形象干瘪僵硬,文章主题空洞,缺乏生活气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预示着我国包括语文在内的课程与教学将越来越多的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因此,我尝试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一次人物描写作文复习的教学,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利用主题网页,让学生在网页上浏览、学习,在网络中阅读一些相关例文,尝试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我从(出示幻灯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
知识与技能:巩固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群论坛交流、评改描写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作文评改,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描写生活中的人物。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
(一) 单刀直入,引出描写
(二) 链接百度,复习描写
(三) 进入论坛,点评描写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乡愁》课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县xx中学的xx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乡愁》。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想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掌握用具体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找出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赏析诗歌的意境。
5、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铺垫乡愁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昨天,我接到一个刚刚参军的学生的电话。我问他在异地还好吗,他就哭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想家,想我妈!”他的哭声,揪紧了我的心。这是一个刚刚离开家乡的孩子真切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叫“乡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去深刻感受这种情感。
《儿童故事插图创编的方法步骤》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是12号参赛教师,我教的课程是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儿童故事插图创编的方法步骤》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潘春华、董明老师主编的《简笔画》教材第八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儿童故事插图创编的方法步骤》,全书共分八个章节,系统地阐述了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从技能训练到故事创编,实用性很强。它可以应用多学科的教学,寥寥数笔的简笔画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在提高幼师学生简笔画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儿童故事插图创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讲授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上进行拓展,大胆采用多种材料创新、多种形式创新、多种技法创新,使学生对创编儿童故事插图热情极高。因为儿童故事插图创编在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前七章内容的学习,最后我们要完成儿童故事插图创编。儿童故事插图创编,无论从构图设计、形象表现、还是色彩运用上,都是对前几章知识的总结、浓缩和延伸。我所教的学生,以后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掌握简笔画的造型方法,简洁的色彩,简略的表现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插图创编中的构图设计、形象表现、色彩运用。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故事插图创编的方法步骤,能运用自己选择的表现形式,按照自己设计的构思、构图组合完成一幅儿童故事插图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