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

时间:2025-04-05

《水龙吟》教案(精选11篇)

《水龙吟》教案 篇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写作背景:

  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二、补充注释:

  1.岑:小山。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的语序。

  3. “看了”:看够。

  4.登临意:登临的内心感受。

  5.季鹰:张翰的字。

  三、赏析词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

  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3.移情入景的手法。“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查看全文

水龙吟·春恨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水龙吟·春恨》是南宋词人陈亮的作品。词借写春景,抒发词人忧时伤国的情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水龙吟·春恨》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水龙吟·春恨》诗词阅读原文

  水龙吟春恨

  (南宋)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①,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对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注】①金钗斗草:拔金钗作斗草游戏,古代女子的一种嬉戏。

  《水龙吟·春恨》诗词阅读题目

  8.此词上片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9.清季词论家刘熙载评论此词下片言近旨远,直有宗留守(宗泽)大呼渡河之意,你怎么看?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水龙吟·春恨》诗词阅读答案

  8.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2分)作者上片写繁花似锦,春风温柔,春草柔嫩,杨柳金黄,气候宜人,倾全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而最后三句却突然转折,指出人们不能游赏美丽的春景为憾事,如此芳菲的世界被莺燕所占有为惋惜,春景愈美好,愈反衬出人心绪的惆怅。(3分)

  9.此词看起来是一首伤春之作,实际抒发的是爱国之情。(2分)转向南楼,听归雁凄切,体现出作者对故土的眷恋,(1分)回忆昔年赏心乐事此时已烟消云散,难禁粉泪幽怨,亦抒发出作者亡国之痛,(1分)最后两句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也可),把别恨乡愁国破家亡之痛寄寓在凄清悲凉的景物描写中,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查看全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译文

    水 龙 吟 作者:辛弃疾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2002/10/05

查看全文

《水龙吟·春恨》(闹花深处层楼)译文

    水 龙 吟 作者:陈亮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春恨

盛开的花丛深处,耸立着高楼,东风从半卷的画帘吹入,令人觉得分外柔软。春天已经回来,苍翠镀上阡陌,平莎长得娇嫩,垂杨轻轻地飘荡着金线。春日迟迟地催开百花,云烟淡淡地搁住新雨,刚刚感到微寒,忽又稍微和暖。可恨这繁华似锦的世界,游人还未欣赏,却全都交给了黄莺和飞燕。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时登上高处眺望边远,转向南楼又听一听凄切的归雁。回想拔下金钗挑斗绿草,牵住青丝勒紧征马,别后已象风云飘流分散。只有丝带还飘荡着芳香,翠绿的薄绸还残留着眼泪,有多少的幽恨愁怨?正在为离愁伤感却又是稀薄的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明月,远处传来杜鹃悲切的叫声令人肠断。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水龙吟》

2003/01/01

查看全文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译文

    水 龙 吟 作者:苏轼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看起来是无情物,细想却荡漾着情思。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闲。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细细看,不是杨花,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003/03/09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水龙吟》说课稿模板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水龙吟》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写作背景

  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词人时年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渐趋成熟,豪而不放,壮中见悲,沉郁顿挫。

  二.补充注释:

  三.赏析词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雄浑而不失清丽。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意境特点?

  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的特点。

  3.移情入景的手法。 “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

  4.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特色a.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

  b.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