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水龙头坏了
背景:
这几天盥洗室里的水龙头有些漏水了。
实录:
今天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就钻进盥洗室,准备小便洗手了。而我也来到活动室打开电扇这时,孩子们的话语就传了出来:
张:老师,弟弟的水龙头怎么在流水呀?
费:老师,阿姨忘了关水龙头。
徐:老师,快点来呀!
随后,我来到盥洗室发现弟弟的小便池正在淌水。就去关水龙头,可谁知怎么也管不紧。孩子们发现管不了就纷纷地说:“老师,水龙头是不是坏啦?”,“对啊!怎么办呢?如果一只流,谁就浪费了。”我故意问孩子。 “叫隆隆叔叔来修”、“叫阿姨来修”、“叫119来帮忙,让他们把水吸掉。”、“叫陆老师的警察老公来修”孩子们纷纷向我汇报。“可现在有什么办法显然水龙头不流水在请你们说的人来帮忙呢?”“用布把它扎住”“用手按住”“呢个水桶接住这些水”……这时候我感到有人在拉我的衣角,转身一看时我班的林陶恒:“老师,我们乡下的水龙头坏了,爷爷就把水管关掉,在修的。” “那我们来试一试,管不管用。”说完我就倒水馆开关那里,把水管了。“老师,水没有了,水关上了。”听到孩子们的欢呼,我表扬林陶恒“弟弟真有办法,这样水就不让费了,接下来,我们请隆隆叔叔来修好吗?”孩子们个个多在点头。
行为分析:
1、 大部分孩子多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问题。他们的感性经验都来自于生活。
2、 孩子解决问题的意识开始逐步出现了。
反思:
从二期课改的理念:在实际的、亲身的体验中帮助孩子积累经验。我发现:要为幼儿提供了发现、思考、讨论的机会。在这个幼儿自主探索水龙头浪费水过程中,不同的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由此开始了交流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孩子是活动的主导者,他们自己讨论、寻找方法,交流自己的已有经验。
教育笔记:水龙头的水变小了
背景: 每次入厕洗手,都会有个别孩子把水龙头开到最大,致使衣服和地面都是水。描述: 孩子们已经上中班了,洗手这样的生活常规已有一定的经验。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没有把洗手常规放在心上了。对于老师来说,自然而然的认为上中班了洗手就不能再弄湿衣服,而对于孩子来说,水大一点洗手也挺好玩的,只是衣服弄湿了而已。然而事实上,每天都会有个别孩子把衣服或地面弄湿。评析与举措: 幼儿园里的每件事都值得我去反思,如果每天都能遇到同样的事,这可能不是孩子的原因,这一点也是从教多年的教训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回想起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水龙头下面的控制按钮调整一下,将出水量调小。即使孩子们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也不会弄湿衣服和地面。水龙头调整后,孩子们也发现了水变小了,洗手时就有孩子惊呼到:“水变小了!” 这样,老师不担心孩子把衣服弄湿,孩子也不用担心被老师说了。在幼儿园里处处无小事,但需老师做个有心人,常有反思,进步才大。
教育随笔:流着“眼泪”的水龙头
已经很久没见到水龙头流“眼泪”了,我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学会了珍惜水、爱惜水。
班里的孩子洗完手后经常不关紧水龙头,为此我大伤脑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不知道用过多少方法,讲道理、批评教育、贴图示、彼此监督等等,但都不见起色。直到有一次,班里的一名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哭得非常伤心,他的状态就像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一样,哭起来像打开水龙头一样;脑海中的这一闪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说楠楠为什么哭呢?”“因为她摔倒了,很疼!”“因为摔倒了,没有人去扶她起来,而且还笑话她!”“那你们说小朋友们这样做对吗?”“不对”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我笑了笑,继续对他们说:“咱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呀,经常因为小朋友不管它,它就流“眼泪”。大家面面相觑;我继续的说着:“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它。”我指着班里的盥洗水罐:“就是它!”“老师,是不是小朋友不关紧水龙头,它就会流眼泪啊!”天天这个小机灵鬼说了起来。我点了点头,接着说:“我们来帮它擦擦‘眼泪’吧,不要让它哭了好吗?”“好啊,好啊”大家高声回答着。
音乐活动《水龙头》案例反思
本周五做了音乐活动,水龙头的故事,前期用音乐《悯农》渗透了稳定拍的打法,和小乐器(响板、撞钟)的使用方法,目标一共有三个: 1.学会演唱这首儿歌《水龙头》,掌握2/4拍节奏型(可改为尝试学唱这首儿歌,熟悉2/4拍节奏型),2.根据音乐图谱掌握音乐节奏(根据音乐图谱熟悉音乐节奏),3.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我们首先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律动
(律动复习时间为4分钟,有些长,导致超时,幼儿在活动后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然后用水龙头滴水的声音导入活动,我有节奏的朗诵歌词讲述水龙头的故事,幼儿和我一起讲述一遍故事,我合着音乐讲述一遍,幼儿和我一起合着音乐简述故事(这个部分可以放在第一次课以及课前渗透的时候来做,本次课其实可以直接从下面的部分开始),幼儿和我一起打稳定拍,讲述故事,因为第一遍打稳定拍的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又练习了一遍,然后合着音乐拍手讲述故事,
请小组长帮忙发乐器,撞钟和响板,(发乐器以前要先提要求,在老师发出伴奏指令之前,小乐器要安静,并复习乐器的使用方法,从幼儿对乐器的使用情况看,乐器最好就发一种,建议使用响板,因为响板是这些小乐器里面最容易打稳定拍的,一种乐器也利于教师示范指导),以便用乐器打稳定拍伴奏。
拿到乐器的幼儿迫不及待地摆弄了起来,所以再后来又用了一些时间调整幼儿的注意力到我这里来(示范手势小撞钟分开,幼儿由于新鲜还是在晃动小撞钟,可以说让我们的小乐器安静下来提示幼儿),
大家一起边按节奏说故事边用小乐器打稳定拍,幼儿的拍子并不稳定,于是我又示范了一遍(由于幼儿前期经验不足,加上这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速度比较快,所以幼儿比较难打出稳定的拍子),把幼儿分成朗诵组和演奏组,很多幼儿对小乐器依依不舍,大部分幼儿还是按我的要求做了,没按要求做的我也没有勉强(进行相似的多动比较少,幼儿对乐器有新鲜感,可以理解,所以也不用强求)。
幼儿教育随笔:“水龙头”的启示
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对于“水”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我就发现班上的孩子经常去盥洗室里洗手,因为这是一次玩水的好机会呢。只要老师一个不注意,就会有几个调皮机灵鬼悄悄溜进盥洗室,唏哩哗啦一阵猛洗。
这天吃完水果,我突然听见盥洗室传来很大的水声,跑进去一看,只见天和将四个水龙头开到最大,溅得他满头满脸都是水花。一股无名之火窜上脑门,“伟伟……”我的话音未落,伟伟兴奋地说:“张老师,你看!好大的瀑布啦!”孩子的想象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把伟伟带回活动室,在班上进行了一次随机的生成活动。
师:“伟伟你为什么把水龙头都打开了?”
伟伟:“我要看瀑布。”
师:“伟伟说水龙头的水象瀑布,他的想象力很丰富,是个聪明的宝宝。可是陈老师觉得伟伟把水龙头都打开了很浪费水,而且把衣服弄湿了,会怎么样呢?”
幼:“会生病的。”
幼:“要感冒了。”
幼:“要打针吃药了。”
师:“小朋友喜欢玩水,那什么时候才能玩水呢?”
丁丁:“天热的时候。”
幼:“吃棒冰的时候。”
师:“对!小朋友真聪明,夏天我们可以玩水,就象暑假一样。”
现在回想起当天的情形,我为自己没有批评伟伟而感到庆幸,因为孩子的奇思妙想在闪现的一刹那,老师给予适当的肯定,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让他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孩子生活经验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需要老师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上进行引导。总之,作为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
幼儿教育随笔:水龙头不再流泪
我班的水桶上有两个水龙头,已经很久没见到水龙头流“眼泪”了,为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班的孩子终于不浪费水了,终于知道节约用水了。
在这之前,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洗完手后经常不关紧水龙头,为此我很伤脑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想了多少办法,讲道理、批评教育、彼此监督,甚至让孩子们一起种了两盆大蒜,一盆经常给它浇水,一盆不给它浇水,过了一段时间,被浇水的那一盆大蒜长得非常旺盛,没浇水的那一盆干枯了,以此为目的让孩子们了解了水的重要性,知道了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但还是不见效果。直到有一次,我班李文慧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哭得非常伤心,突然一个孩子说:“快看呀!文慧哭起来和打开水龙头一样呀,”一句活给了我启示。
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说李文慧为什么哭呢?因为她摔倒了,很疼呗。“因为没有小朋友去扶她,她很伤心了”。那你们说这样做好不好呢?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笑了笑,继续对他们说:我们班里有个“小朋友”呀,经常因为其他小朋友不理睬它而悄悄流眼泪。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小钊沉不住气,老师,你说的是谁呀?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吧。大家好奇地跟着我来到水桶前。就是它。我指着流水的水龙头说。大家都被我的举动弄糊涂了。李顺宇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你是不是说小朋友都不关紧水龙头,它就会流眼泪?我点点头,接着说:“你们愿意帮助它,不让它再流眼泪了吗”?孩子们都齐声地回答,愿意。我高兴地笑了。
从此,我班的水龙头再也不流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