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水》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名称

  26、水

  学科

  语文

  总课

  时数

  2课时

  版本

  名称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年级

  五

  册次

  第十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七单元第26课《水》

  页码

  第 138——141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教学时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抓住有关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

  教学难点

  体会反衬写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课件

  《饿水》《赶水》

查看全文

《水》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查看全文

《水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水 》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 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查看全文

《水 》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水 》教学设计 篇1

  水(此课获一等奖)

  执教: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倪鸣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看3个数字:669   400   110,猜猜和我们人类生存所密不可分的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国有669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生: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因为他们吃水要到很远。。。。。。

  师:请大家结合自己平时用水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出示第一段)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生:知道

  生自由朗读。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查看全文

《水》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水》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 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查看全文

《水》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水》教学设计 篇1

  水(此课获一等奖)

  执教: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倪鸣

  一、导入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看3个数字:669   400   110,猜猜和我们人类生存所密不可分的什么有关?

  (1)学生说:和水有关

  (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国有669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一个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

  (1)课件学生自读

  (2)师生交流

  生:作者的出生地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因为他们吃水要到很远。。。。。。

  师:请大家结合自己平时用水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好吗?(出示第一段)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2.对于这个地方,你还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觉得“水”最宝贵。

  (2)师:那段缺水的岁月又是怎样的呢?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吧。高年级的同学初读的要求知道吗?

  生:知道

  生自由朗读。

  3.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难读的地方?

  (1)学生说:第五小节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