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案

时间:2025-04-05

狮子和鹿教案(通用13篇)

狮子和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最喜欢它的什么?

  2.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生齐读题。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你想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2.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书时认不认真,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

  A、同桌互相读。B、开火车读。C、生齐读。

  3.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根据提示说一说。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师: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板书鹿角

查看全文

精选狮子和鹿教案(精选14篇)

精选狮子和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说话、感悟体验,从字里行间体会鹿前后认识的变化和课文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罐和铁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想请两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大家认识它们吗?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大王”,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本领吗?鹿又有什么本领呢?

  2、课文想通过狮子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谁会读书。

  二、合作读书,初步感悟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

  2、同桌互听,互教:互相抽读课文,注意检查生字是否读准音。

  3、同桌一起想办法理解本课的生词。

  (如查字典理解“别致、犹豫”,联系人的样子理解“匀称”,用换词法理解“抱怨”等。)

  4、开展“朗读接力赛”:以同桌齐读的方式轮流读全文。

  三、感情练读,加深理解

  1、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2、把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3、指名读。引导评价。

  4、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查看全文

狮子和鹿教案汇总(精选15篇)

狮子和鹿教案汇总 篇1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品悟语言,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明白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鹿对自己的角和脚前后不同的态度,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明白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了解文体

  1.看图猜寓言故事。

  2.像这样蕴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我们叫它“寓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3.出示课题,读题。

  4.狮子和鹿是怎样的动物?

  师:狮子是凶猛的,鹿是温顺的。他们相遇,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预习反馈检测成果

  1.认读生字新词,多音字组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十分(   )自己(    )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头狮子向自己(   ),鹿的长腿帮它(   ),而两只美丽的角差点让它(    )。

  三、深入研究,品悟语言

  1.师: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难看的腿救了他的命。最终鹿叹了口气说——

  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板书:美丽、难看、送命、逃生、鹿角 、鹿腿)

  3.出示:美丽的角,有多美丽?难看的腿,有多难看?小鹿自己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吧。

查看全文

狮子和鹿教案(通用13篇)

狮子和鹿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好处。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理解美丽与实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过于注重事物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四、课前准备:

  ①学生复习《陶罐和铁罐》,思考课文的寓意。

  ②课文朗读录音带。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①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

  ②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铁会氧化的资料。

  ③师生共同回味寓意:铁罐很坚硬,这是铁的优点,但同时又具有会氧化的缺点。陶罐容易碰碎,这是陶制品的缺点,但同时又有不会氧化的优点。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④教师板书课题:狮子和鹿,请学生读题。

  ⑤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①进行闯关活动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第一关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关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关是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本课寓意。同座同学互为闯关员和守关员,做闯关的准备。

查看全文

狮子和鹿教案范文(通用17篇)

狮子和鹿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说话、感悟体验,从字里行间体会鹿前后认识的变化和课文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罐和铁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想请两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大家认识它们吗?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大王”,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本领吗?鹿又有什么本领呢?

  2、课文想通过狮子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谁会读书。

  二、合作读书,初步感悟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

  2、同桌互听,互教:互相抽读课文,注意检查生字是否读准音。

  3、同桌一起想办法理解本课的生词。

  (如查字典理解“别致、犹豫”,联系人的样子理解“匀称”,用换词法理解“抱怨”等。)

  4、开展“朗读接力赛”:以同桌齐读的方式轮流读全文。

  三、感情练读,加深理解

  1、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2、把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3、指名读。引导评价。

  4、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查看全文

《28、狮子和鹿》教案(通用13篇)

《28、狮子和鹿》教案 篇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狮子鹿角池塘倒映

  欣赏匀称别致配得上

  传说哎呀叹气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看看鹿最喜欢的角是如何让它差点儿送命,最嫌弃的腿是如何让它逃出生天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鹿是怎样称赞自己的角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体会上述语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鹿角的美丽精致,“多么……多么”的句式加强语气,强调了鹿的美丽,表现了鹿惊喜兴奋的心情。

  用“多么……多么……”造句

  示例: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

  3、赏完自己的角后,鹿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腿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4、比较表达效果。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教师点拨:

  反问又叫反诘、诘问、激问,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用问句形式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具有语气坚定、感情强烈、气势逼人的特点。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同平铺直叙的表达比较起来,反问这种说法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通过反问表达出鹿认为自己的腿完全配不上美丽的角,凸显了鹿对自己难看的腿的不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