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拾穗》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理解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难点: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2、简介米勒(结合课后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三、理清脉落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6~7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2、哪些段落三个妇女拾捡麦穗?(2~5)

  3、画出三个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边找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

  中间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对麦穗的爱惜。(攥)

  右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的辛劳。

查看全文

《拾穗》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查看全文

《拾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查看全文

《拾穗》教学设计(通用18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查看全文

拾穗教学设计(通用4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实践学习,领悟看图学文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同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来欣赏米勒的油画《拾穗》。(出示油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这幅画有了哪些了解?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对农民充满着同情,他才能把拾穗的场面逼真地展示给我们。

  二、新授。 

  引入:那么文章的作者在看到这幅画时,是不是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看法呢?他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画上看到的?一边读一边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3、指名汇报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4、相机出示课件,图文对照,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交流:作者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的属于外貌描写还是动作描写。板书:外貌   动作)

  课件1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还带着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

查看全文

《拾穗》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拾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理解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难点: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2、简介米勒(结合课后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三、理清脉落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6~7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2、哪些段落三个妇女拾捡麦穗?(2~5)

  3、画出三个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边找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

  中间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对麦穗的爱惜。(攥)

  右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的辛劳。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