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礼物欧亨利教学设计(精选2篇)

礼物欧亨利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与热切期望。

  导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收到过亲人关给的礼物吗?你了解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礼物。

  二、初读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读诗,也可以读字组词不达意,并引导学生随机介绍自己好的记字方法、积累的好词语。

  三、自读诗,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想想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2、全班交流,你最喜欢诗中哪个礼物?为什么?

  教师随机抓住学生回答的原因,指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深入理解自然的力量,生命伟大,时间的珍贵和知识的`重要。亲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指导从整体上朗读诗,读出喜爱这情。

  四、创设情境,体会感情

  1、音乐渲染,教师朗读诗,学生想像。

  2、学生谈从亲人送的礼物中体会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出无论什么礼物,都表达出了亲人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谊与殷殷期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朗读的形式句多些可以个别读,分节读等。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2、会写本文的生字。

查看全文

《礼物》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礼物》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礼物》为题,通过亲人送“我”的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引导同学们懂得亲人们送这些礼物用意,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懂得亲人的殷切盼望,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教学要求:

  1.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和掌握的生字、词语。

  3.能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礼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收到过许许多多的礼物,我想在这些礼物当中肯定有让你最喜欢或是最难忘的,那么谁想来说一说你收到过亲人的令你喜欢和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呢?(学生发言)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令你们记忆犹新的礼物,这些礼物不分大小,不分贵*,从中老师能够深切感受到亲人对你们的关爱,那么课文中的小同学同样也收到了不少亲人送给他的礼物,那么大家想知道使这位小同学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小诗歌《礼物》。(板书)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礼物》。

  (注意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播放课文录音,注意听听刚才自己圈出的字应该怎么读。

  (3)各自练读,同伴间互相读。

  (4)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3、认读生字

  a.出示这些生字。(生字卡片:博大、春雨绵绵、滋润)

  b.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查看全文

《时光老人的礼物》教学设计(精选6篇)

《时光老人的礼物》教学设计 篇1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淙”,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东游西荡”和“没头没脑”,分别写出3个结构相同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时间的珍贵,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完成作业 本第2、3、4题。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齐读课题。

  2.释题,设疑。“时光”就是什么/(时间、光阴)。

  过渡:这是—首抒情诗,诗中把时光当作一位老人来写,他的礼物会是什么呢?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思考:涛中的“你”指谁? “我们”是淮?这首诗是谁对谁说的话?

  2.读后回答,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这首诗是一群纯真可爱的少先队员向时光老人倾吐的心里话。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①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课后习题3中的词语。②说说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红领巾什么礼物,

  2.检查自学。

  ①正音:淙。

  ②理解词义:淙淙、大好时光、东游西荡、没头没脑、糊涂(说说近义词)、浪费(说说反义词)、珍贵(与“宝贵”比较,文中说什么珍贵?)。

  3.分小小组试读课文。

  4.课堂练习(作业 本第3、4题)。

  5.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回答每节说了些什么。

  2.讨论分层:课文先写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的礼物,再讲我们的决心,根据这两方面内容,我们怎样给诗歌分层次呢?

查看全文

《礼物》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礼物》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礼物》为题,通过亲人送“我”的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引导同学们懂得亲人们送这些礼物用意,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懂得亲人的殷切盼望,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教学要求:

  1.背诵课文。

  2.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和掌握的生字、词语。

  3.能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礼物》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收到过许许多多的礼物,我想在这些礼物当中肯定有让你最喜欢或是最难忘的,那么谁想来说一说你收到过亲人的令你喜欢和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呢?(学生发言)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令你们记忆犹新的礼物,这些礼物不分大小,不分贵*,从中老师能够深切感受到亲人对你们的关爱,那么课文中的小同学同样也收到了不少亲人送给他的礼物,那么大家想知道使这位小同学难忘的礼物是什么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优美的小诗歌《礼物》。(板书)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礼物》。

  (注意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播放课文录音,注意听听刚才自己圈出的字应该怎么读。

  (3)各自练读,同伴间互相读。

  (4)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3、认读生字

  a.出示这些生字。(生字卡片:博大、春雨绵绵、滋润)

  b.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查看全文

《礼物》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亲情。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体会亲情,并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教学难点: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积累本

  一、谈话导入:你收到过亲人的礼物吗?你知道这些“礼物”的含义吗?
  二、自主探究: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课文《礼物》,自读课文,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要爱自然、爱生命、爱生活、爱……
  四、感悟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读中评价,读中感悟,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五、再读前四自然段,看看有何发现?
  六、仿写一段话(先说——再互评——再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并正确美观书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难点: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积累本

  一、交流上节课所得,体会亲情。
  二、落实实际行动好好学习。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三、拓展作业:
   1、积累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2、到父母的工作地方看一看,列出他们每天的的作息时间表,记一记自己了解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借助辐射材料升华亲情。
  教学重点:学习《游子吟》
  教学准备:积累本

  一、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重点学习《游子吟》)

查看全文

《礼物》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贴父亲的真挚感情;
    ②初步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③边读边想,体会人物内容;④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疼爱女儿,女儿体贴父亲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亲送礼物及女儿接受礼物的心情。
   课前准备:
   1、搜集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敬爱、关心父母的故事读一读。
   2、回忆父亲关心自己成长的一些生活细节,记录下来。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1、同学们,课前大家搜集了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敬爱关心父母的故事,愿意说出来与同学分享吗?
   2、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感情真挚的记叙文――《礼物》(板书课题,齐读)。这份礼物蕴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我们一起去文中找一找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互读,互评互议,直至读得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