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1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故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描写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开头以外,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被捕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讲被害后。

  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重点:自学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名言警句交流:学生介绍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

  一、交待目标,激发情感

  是的,国家是每个人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从古至今,有多少爱国之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五单元,请同学们自读导读,说说导读告诉我们什么了?(生说再汇报)

  本单元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再快速看看本单元内容自己来说一说。(生自己说再汇报)

  本课我们要自学的内容是13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写例话,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请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课你的学习目标。(生自说再汇报)教师出示班级学习目标(见上目的要求)指读。

查看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22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1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发言的主题是:老文新教,顺学而导。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教学过程中用一个问题统揽全文,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与感悟中,获得个人的感受。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因此,学习好第一篇文章,也是为学好后面的文章打下基础。

  本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语言朴素自然,内容真实可信。

  文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如对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侧面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首尾呼应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体现语文的工具性。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扫清阅读障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找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 

查看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查看全文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1

  一、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⑵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查看全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篇1

  瓦房店市友谊小学  陈丽丽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我们已经进行了自学,愿意把你是怎样自学的简单地说给大家听吗?

  生:愿意!(齐)

  生:我是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读写例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读课前“导读”、“预习”,然后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思考课后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挺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前面几个同学讲的我也做到了,我还看了《自主学习》中这课的“自学导航”,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还仔细分析了课题,我知道这篇课文是写

  人记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阅并理解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我还运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师:你们很会自学,现在还需要再自学一会儿吗?

  生:不用!(齐)

  师:那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自学后的收获好吗?

  生:好!(齐)

  师:提一点要求:交流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收获?(几个学生抢先介绍李大钊、张作霖及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生:通过读课前的预习,我知道了本课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读预习内容)

查看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故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描写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开头以外,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被捕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讲被害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学习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李大钊生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到今年的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2周年了,八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的党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 。

  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动人事迹,大家齐读课题: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

  可以从下列内容检查:

  生平、事迹、释题、课文内容、人物分类等。

  步骤:

  1、生交流怎样预习。

  2、生谈预习的内容。

  三、自读求知

  1、再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 自由朗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