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的教案内容(精选3篇)
试卷分析的教案内容 篇1
一、试卷结构
试卷由(一)填空题(占22分)、(二)选择题(占8分)、(三)计算(占33分)、(四)画一画(占10分)(五)解决问题(占27分)组成,总分100分。
二、试题总体分析
纵观整体,此次数学试题很成功。题量、难易程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遍及整本书,且分布均匀、紧凑,能很好的考察出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情况。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本册重点内容——圆的认识及百分数的应用,和比的认识和应用在试卷中通过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教学反思(精选6篇)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教学反思 篇1
一、课前准备与要求
试卷讲评课要避免两种做法:
一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没有重点。
二是对、抄答案,就题论题,浅尝辄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试卷讲深讲透,首先必须广泛收集试卷信息,仔细分析答题情况。因此,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1.数据统计。
为了做到对成绩、对学生、对试卷心中有数,我会事先统计每道题的出错率,并通过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哪道题出错率高,就重点讲;哪道题出错率低,就略讲。
2.分析比较。
比较可以是两个相邻班级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本次考试与近几次考试情况的纵向比较;可以将同一试卷中不同题型、不同板块的得分情况作比较分析;还可以从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对比分析中,找出优等生之所以优秀,后进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二、讲评遵循的原则
1.及时性:趁热打铁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喜欢把眼睛盯在分数上,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相对滞后。学生做完一份语文模拟试卷需要两个半小时,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非常关注,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学中,由于我们备课任务繁重、批改试卷难度大,往往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工作搁置太久;而此时,学生做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就只剩下分数了。因此,及时将考试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是取得良好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针对性:选题典型
一份试卷中总有一些错误率高、迷惑性大的试题,还有一些能体现本阶段专题教学重点的试题。教师应选择这些试题作为讲评的重点,而不应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对某道题或某个板块试题的常见干扰陷阱设置应讲清、讲明,以增强学生敏锐的识别意识;对某道或某个板块能体现本阶段教学内容的试题,应讲好其基本解题思路、答题策略,最好采用专题式讲评模式。
2020年宝鸡市高三各科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分析2
物理试题 一、命题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各学校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试题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模型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的综合性比一检更高,难度比一检更大,旨在发挥后期复课效果的检测诊断功能。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成绩统计分析:(抽样份数为1623人)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率
36.33%
54.83%
32.50%
64.00%
43.50%
27.83%
34.17%
题号
21
22
23
24
25
33
34
得分率
36.33%
55.20%
32.00%
45.36%
21.67%
34.86%
30.15% 一卷难度为0.41,二卷难度为0.37,物理试题整卷难度为0.39。 2、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相关数学处理能力以及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等,学生得分率较高。 15、考查学生对圆周运动概念(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及对应公式的理解。 16、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此题的难点在于判断两种情况下闭合电路外电压变化范围。 17、考查交流电的产生及理想变压器变电压、变电流的规律,知识能力要求不高,学生易得分。 18、考查天体物理----- 加速度、密度、半径关系,此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且有计算。得分较低,如果学生记住相关的二级结论,口算即可得出。 19、考查示波器原理(加速、偏转电场):按题中给定的情景列出公式即可判断,得分情况较好。 20、力与运动——先加速后减速模型,此题的难点在于需要判断和计算速度最大值的时刻,有一定量的计算,学生大都选不全答案。 21、此题考查小球压缩弹簧模型,此题涉及机械能守恒、做功相关知识点等,涉及知识方面多,学生顾此失彼,选不全答案。 22、考查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估读存在问题 ,游标卡尺分度部分学生不清楚,满分率不足20%,学生对卡尺考出题的方式(呈现方式、逆向思维)有点不适应。 23、考查欧姆表原理及改装:(1)有一半学生不清楚红黑表笔与内部电源的连接方式,欧姆表内部结构还不明确。(2)欧姆表原理不明确。(3)欧姆表改装题偏难,学生难以适应,得分率较低。 24、本题是一道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动力学问题,要求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养成良好的、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来判断其运动情况,在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运算。有一部分学生对木板是否运动未进行判断,直接按木板不动做了;还有部分学生基本思路正确,但数学运算出错;还有个别学生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认为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或者认为木块向右运动时木板一定向左运动,分析问题能力欠缺。 25、此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是一类常见题型。此题的特点所有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由于粒子从o点射入时,速度方向不同,所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过o点、大小相同的圆轨迹。此题的难点在于学生必须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几个特殊的圆,进行分析并利用几何关系进行求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对基础知识如粒子比荷掌握不清楚,写成质量与电量的比值。(2)本题第一问中圆的半径满足条件出错较多,原因是误把o点当作圆心,导致错解。(3)在第二问和第三问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图,空说一起失误扣分。(4)从考试整体情况看,学生在答题时规范书写有待提高,解题须写出必要文字说明配以基本知识(物理公式、几何关系式等)。 33、(1)考查光在平行玻璃砖中的传播规律:此题较为常见,学生有一半得分,做错的学生估计是把光的频率与折射率的关系还未弄明白。此题是容易题。 (2)考查振动和波中的波的传播、相遇、叠加问题。只有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传播以及叠加理解清楚,才能很好地进行解答。表面上是一道机械波的传播和叠加问题,但仍然设计到单个质点的振动问题。要对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叠加理解到位、并能灵活应用,必须要把单个质点的振动和机械波的传播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才能解决。 34、(1)考查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此题很容易,但学生做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这部分知识识记成分较多,学生遗忘较多,所以得分不理想。 (2)考查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第一问考查完全非弹性碰撞,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对,未做对的学生是把质量关系弄错或者计算错误。第二问难度较大,得分极低。学生有生搬硬套模型的情况,对具体物理情景弄不清楚。误认为共速时就有速度的最大值而解错,另外动量、动能表达式乱用串用现象较多。 三、复习建议: 1、紧扣教材,夯实基础,构建严谨知识体系,突出模块内和模块间的综合,进行系统训练。同时加强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力争在大考中能提高必做题的得分率。 2、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法、思路的总结、归纳,加强审题、解题思维规范训练,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3、紧扣《考试说明》,研究《考纲》,研究各地XX年高考试题,特别是陕西卷,对于去年已涉及考点必须加强,未涉及考点更要重视。
2019年宝鸡市高三各科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分析1
XX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 XX年3月9日~10日,我们举行了全市XX年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严格遵循新出台的XX年新课程各科考试大纲及说明,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考查的同时,侧重新课程高考对能力要求的考查,着力体现新高考的命题趋势,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分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 理科 一本:435 分 二本:375 分 文科 一本:500 分 二本:450 分 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 一、命题说明: 根据全国高考大纲(课标版)和高考说明精神,结合一检语文考试情况以及全市教学的实际,语文组命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命制了XX年我市第二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 在一检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复习进度和三次检测考试的统一安排,合理设置全卷结构,全面考查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能力考查,强化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使整套试卷尽量符合高考命题趋势,能够基本检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为学校后期复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三区一校语文总成绩简析:
高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数学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命题范围:从高二第七章开始到第八章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调查研究目前我市高二数学教学的现状,了解各校高二学生数学水平,以利于高二数学教师合理、高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指导好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高二阶段的数学基础.
1. 试题特点
(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高考命题的意图和宗旨。
让不同的考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数学,让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本次高二试卷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22道题中有5道题(占31分)得分率在90%以上,有6题(占36分)得分率在80%--90%之间,有4题(占25分)得分率在70%--80%之间。这样让所有同学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强的信心。
(2) 注重能力考查
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善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综合应用,支离破碎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能力的.考查时,既要注重综合性,又兼顾到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整个试卷前21题的计算量不大,体现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不追求大的运算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和基本方法以及灵活地解决问题能力,但第22题的计算过繁,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此处失掉过多的分,没有针对性地考察解析几何中的运算能力。
(3) 注重数学应用,力求展现创新空间
解答数学应用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表现,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21题联系了生产方面的实际问题,试题的表述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有一定的灵活性,也考查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考试结果
经抽样(抽样270份)统计分析,总体情况大致是:均分:108.7分; 优秀人数51,优秀率18.9%;及格人数223,及格率82.6%。各题分析如下:
七年级期中试卷分析
作者:实验初中初一数学备课组(执笔:管舒菊) 中学数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29
七年级(下)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溧阳市实验初中初一数学备课组(执笔:管舒菊)
一、试卷基本数据分析: 1234567891011121314得分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00%86%93%100%98%98%98%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得分率100%100%100%100%100%100%100%99%94%83%89%90%
二、试卷特点
1.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卷内容覆盖了单项式、多项式定义,整式的运算,互余、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角平分线的定义,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平得线的特征,和近似数、有效数字,统计图等主要知识点,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如计算题的分量较重,每题6分,共计24分,如第26题,这是一道开放题,考查了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如第10、22、23题,列代数式后再进行计算,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周密思考的习惯,并且试卷中设计了一道折叠和一道剪拼的操作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设计了一些新颖的试题,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9道题操作题,图形的折叠,运用图形的翻折变换,提高思维的开放性。
第25题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利用,考查了学生获取、整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26题,考查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小题学生应能综观全局得到3a=2a+3b或4a=3a+3b即a=3b,第(2)题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首先列代数式,大长方形面积是4a(a+3b),小长方形面积是3(a-b)2,然后运用第(1)题的结论a=3b代入,得到3(a-b)2/4a(a+3b)=3×4b2/12b×6b=1/6,第(3)题观察图中一个阴影部分,根据它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含字母a、b的等式,虽然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2,然后(a+b)2-4ab也可表示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a-b)2=(a+b)2-4ab,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