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文明村申报材料精选范文
村位于市南郊,华北油田腹地,全村农户102户328人,耕地347亩。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办事处党委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大棚菜为主的经济发展之路。群众收入连年提高,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9279元。
一、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两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学习原则,定期组织两委干部、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本领得到加强。二是坚持公正原则,结合村情民意,处理村务工作,公道、公平、公正、公开,受到党员群众一致好评,各项工作名列办事处前茅。三是坚持带头原则,自觉做到“五带头十不准”,妥善处理难点、热点问题。在支书王春桥的带领下,“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十八大以来支部一班人抓住有利契机,转变作风、团结协作、群众威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在“五个文明”建设中起到排头兵作用,村支书王春桥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长抓不懈。
二、发展大棚蔬菜,增加群众收入
村地势低洼,土地盐碱贫瘠,村民人均耕地少,多年来党支部把蔬菜大棚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切实可行途径来抓,并通过村“两委”努力使村蔬菜大棚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聘请保定、北京等地的教授,专业技术人员来村讲课,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种植户到北京海淀、青县、山东等基地参观,引进高产、优良蔬菜品种。目前,全村共建大棚170个,占地160亩,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大棚,户均达到2个,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每年每户仅大棚一项就增收1万元,村也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市级文明村申报材料
县文明委:
**乡**村位于**县西南,距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8户,总人口1649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
近年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文明委的精心指导下,高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县级文明村创建成果,并在全村实施村庄规划,风貌整治,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受到乡党委的表彰,该村又于2011年荣获全市“村民自治模范村”。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村申报为市级文明村。
“十佳”文明村申报材料
xx镇xx村美丽富饶,全村以种植业和肉羊养殖为主导产业,位于镇区西南25公里处,本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x亩,其中水田620亩,退耕还林地x亩,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x户,总人口1723人,有4个党小组,党员28名,村“两委”干部4人,村级后备干部4人。三年来,全村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x元。
近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实现农村农民的“中国梦”而努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经济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创建市级文明村,我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
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村特成立了以村书记于文江为组长,村副书记黄士贵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成员由两委成员组成。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需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与新农村相适应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富差距,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才能构建和谐新农村。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8年文明村申报材料:营造文明环境建设文明新村
我们××村现有300户群众,1123口人。近年来,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从90年开始先后投资340万元建设了钢铁市场、机电设备交易市场、五金市场三处大型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经营业户800余户,摊位600余个,xx年完成市场交易额2亿元,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天津、江苏、河南及本省十几个地市,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群之一。
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集体纯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我们认真践行“”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文明村申报材料由第一范文网提供!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
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市场业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市场业户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2018年最新文明村申报材料
我们××村现有300户群众,1123口人。近年来,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从90年开始先后投资340万元建设了钢铁市场、机电设备交易市场、五金市场三处大型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经营业户800余户,摊位600余个,xx年完成市场交易额2亿元,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天津、江苏、河南及本省十几个地市,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群之一。
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集体纯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我们认真践行“”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市场业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市场业户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文明村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是班委会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会驻地的东面,距村委会驻地3公里,该组现有46户186人,劳动力95人,大牲畜69头;全组民族结构均为佤族,20xx年末,全组有耕地面积299亩,其中水田面积249亩,旱地面积5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总产量5.6万公斤,人均有粮283公斤。高优茶园面积实有305亩,木薯种植面积实有73亩,其它林果10亩,辖区内地势比较平缓,居住分散,有木瓦结构住房46户。农村经济总收入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83元。20xx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一、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加快产业调整结构,针对群众的思想倾向和需求,结合本村实际,找准经济发展目标,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该组领导组织群众于XX年完成开挖高优茶园300亩,实现人均1.6亩的经济林地。从而摆脱了无经济林地的村寨,由于后期管理完善,于20xx年已采摘了高优茶园250亩,使该组逐步实现了产业发展,经济增收。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核桃和竹子产业,现有核桃 亩,竹子 亩.
二、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村组领导协助计生工作人员,坚持普及人口理论知识、普及计生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使计划生育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连续几年基本杜绝了超生、抢生、多胎生育。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班洪”为契机,以建立“无毒村寨”为目标。坚持协助派出所等法律部门深入群众中,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对禁毒,“防艾”意识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