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高考2017系统复习17: 易错文言实词100例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常见考点,从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得分率一直徘徊在0.5—0.6之间。究其原因,制约的“瓶颈”主要在如下两大方面:一是知识储备上积淀不足。该考点考查的实词义项,多为考生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是较为生僻的义项,学生的知识仓库中本来就“缺货”,自然也就无从判断。二是思维品质上形成定势。命题人设计的错项多为实词的现代义和常见义,考生由于思维定势极易认同这些错项,这就陷入了以今释古、以熟释生的思维误区。

为了增加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我们搜集了07~XX年全国各地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1600多个选项中遴选出了100个点击率最高的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在编排体例上,本套材料有如下三个特点:①坚持词不离句;②解释正误同列;③附有全句译文;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查看全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XX年“新课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

查看全文

2016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实词辨析

【题组一】(纠错•创编)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      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品评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终身”是指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终生”是指一生(多就事业说)。“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是根据特点辨别,作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如“辨认相貌”。“品尝”是仔细辨别或尝试滋味。“品评”是指辨别评价(高下)。本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能辨别出“品尝”与“绿茶”相匹配,“辨认”与 “同桌”相匹配,就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     的思想锋芒。
②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查看全文

九上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实词知识点。
  2、能辨析文言文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四种常见现象。
  3、学会积累文言文实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上一堂文言复习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也不同。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文言文实词的四种常见现象。
  (二)通假字辨析:
  汉字在古文的实际运用中,常拘于汉字的词汇量有限,而令使用者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者便借用其它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代替应急之用,后人便称之为“通假字。请看下面的句子: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读音cǖò意义安放
  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读音shēn_意义伸张
  3、为天下唱唱通倡读音chàng意义倡导
  讨论
  1.通假字的读音有几种情况?
  (1).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2).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
  2.通假字的意义一般如何理解?
  *要按本字的意义来理解.
  3、如何正确辨别通假字?
  1.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句的语言环境.
  2.结合文章的意旨,理解体会.
  练习:
  辨别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固以怪之矣:______通_____读音_____意义_________

查看全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大冶铁矿中学 陈建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难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应能"阅读浅显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有赖于对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学习,为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打下基础。下面我就谈谈文言实词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该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异义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由古代发展到现代,有的词义扩大了,如"脸",古代只指眼下方的一小块面部,现指整个面部;有的词义缩小了,如"瓦",古代指一切烧制的土器,现只指屋顶上盖用的"瓦";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的"跑"古代称"走";还有的词语在感受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如"爪牙",古代比喻卫国的武臣,现在比喻坏人手下的帮凶。
二、应该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古汉语单音词较多,现代汉语双音词较多。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在古代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表示。而在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那些古今形式相同,但含义不同的双音词。其主要特点是:在古代它们是两个词,在现代则是一个词,例如"妻子"一词,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在今天就只指"妻子"。
三、应该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只有掌握了这种语法现象,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同一个词进行不同的解释。要想较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除了注意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认真掌握有关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的知识。其中假借义的知识又涉及到通假字的知识。

查看全文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 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 ③字 ④书籍

请:①请求 ②邀请:乃请宾客(信) 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 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 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 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 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 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 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 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 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 ⑤背 ⑥败

立:①站立 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 (石) 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 (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 (廉) ②交互:叶叶相交通 (孔) 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 (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 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 ③引退:引次江北 (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 ②害怕:舟人大恐 (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 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 ②死 ③终于:卒相与欢(廉) 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石)

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 (毛) ④士兵

将:①将领 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 (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 (赤) 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 (五)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