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张。
1、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2、杏林子头像。旁边配文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她的<生命.生命>.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在课题下画上“?”)其实这是作者在思考。
3、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出思考。
4、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3个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
(1) (飞蛾 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求生的飞蛾”
(2)(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生长的瓜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理清脉络
1.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话题:生命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思考着,都有着自己的解释,我们来读读。
出示关于生命的名言。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 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肖伯纳
2.上节课我们在《生命 生命》中认识了一位作家,杏林子,在她的眼中,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她的文字中 ,你将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3.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吗?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带我们回忆一下?(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故事。用心朗读,找出最叩击你心灵的句子。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来来理解。
“稍”:体会飞蛾当时所处怎样的困境;
“挣扎”、“极力”: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以及它对生命的珍爱。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感悟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中国台湾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
一、谈话导入: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新受: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课文第一句。
3、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
4、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吗?(飞蛾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求生的飞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生答(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干什么?生答(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律动的心跳)师:边板书边总结:“律动的心跳” 作者是从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5、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吗?(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篇1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一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1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
飞蛾:挣扎求生
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三、重点理解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⑴ 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板书)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香瓜子:砖缝冒功──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⑵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①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② 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
2 走进作者—杏林子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
(课件展示)
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