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案

时间:2025-04-05

《生活中的比》教案(精选16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 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 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查看全文

《生活中的比》教案(通用18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 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 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查看全文

《生活中的比》教案(通用13篇)

《生活中的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会把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在上课前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同学们两只手各拿一支笔,左右手同时画一个长方形。同桌比比,谁的两个长方形画得更像。老师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画得像。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谁画得更像吗?学了今天这节课你肯定有办法来证明了。

  教学过程:

  一、 提供实例,感受比的意义。

  1、(出示淘气的照片a)这是大家都认识的淘气,这里有几张也是淘气的图片(出示bcde)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几幅图和图片a像,哪几幅图不像?

  生:图bd像,ce不像。

  师:你认为像或不像可能和图片的什么有关?

  生:面积

  生:周长

  生:图片的长和宽

  2、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都放到方格纸中。(点击课件,隐去照片,出示长方形的长与宽数据。)

  3、研究像或不像的图片与图a的长与宽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并总结汇报。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算式表示。

  (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查看全文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通用2篇)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 “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每六人小组准备一个纸杯、两支试管、一个水槽(装满清水)、一个烧杯(装满红色水当甘蔗汁)等。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教学过程:

  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查看全文

《生活中的比》(精选15篇)

《生活中的比》 篇1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查看全文

生活中的比(通用17篇)

生活中的比 篇1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