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课

时间:2025-04-04

二年级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评析

  《看谁积累的动词多》语文活动课,目的是引导低阶段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活动场景中,认识不断积累和正确运用动词的意识和自觉性,并使学生逐步体会和懂得学好、用好动词是开启语言表达大门的金钥匙,从而促使他们在今后提高说话能力的实践活动中,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祖国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场合中却有不同的含义。对一些意思相近,但内涵尚有微妙差异的词,在选用时可体现出各自的文学内功。鉴于这点,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平时加强词汇的积累和用词推敲的训练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对于近义词,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辨析和领悟呢?我们通过“看动词,做动作,说一句话”和“看动作,猜动词,想想可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形象而具体的动作演示和说话应用中去加深体会并正确掌握。

  在活动中,我们尽量采取听录音、看录像和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及方式,进行循循善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把储存在各自头脑中的动词,根据活动项目的不同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充分进行交流,达到学以致用,锤炼说话基本功的目的。

  一、活动的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已学过的表示动作的词。

  (2)让学生进一步区别相近动词之间的细微差异,提高理解、运用动词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听辨、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二、活动的过程

  1.看看、玩玩、读读、做做

  (1)教师出示投影手的画面,要求学生说说表示用手做动作的字词。再汇集学生说出的字词,书写在投影片上:

查看全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丛林探宝

  游戏目的:

  1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

  2 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通过引导、评议,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勇敢自信。

  游戏人数:12人

  游戏准备:气球若干个,磁性黑板,吸铁石,“金苹果”等

  游戏规则:

  1、探宝队员背对背夹着行囊(气球)出发,赶往“丛林提示牌”。如果途中行囊掉落,必须返回营地重新出发。

  2、按提示牌上的不同要求打开行囊,你将会从行囊中获得下一项行动任务。

  3、最先取下藏宝图的小队,按图纸上的线路寻找宝物。

  游戏过程:

  一、 引入:

  1、师述: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了狮子王的来信。你们看!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丛林探宝!如果你够聪明,够勇敢,通过各种考验拿到藏宝图,你将会得到传说中,能帮助你实现三个愿望的金苹果!

  狮子王

  (出示多媒体,学生自由读信)

  2、师述:你们想得到这只神奇的“金苹果”?

  好!大家闭上眼睛,伸出双臂,很快我们就会到达丛林!

  二、探宝游戏

  1、狮子王:同学们你们是来参加丛林探宝的吧!欢迎欢迎!

  现在请你们自由组成两个探宝小队,到营地集中,想好自己小队的队名!

  学生:(报队名:小队小队)

  狮子王:出发前,你们得仔细看清,这次探宝行动的方案!

  (出示多媒体,读游戏规则)

  狮子王:这些行动方案,都记住了吗?祝你们好运!let’s go!

  2、学生游戏

查看全文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导语:

  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河”专指黄河。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巡礼,来捡拾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

  首先,我们进行黄河巡礼第一站:

  第一篇章:溯源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1.引语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2.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3.小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查看全文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查看全文

水果拼盘活动课方案

  一、确定主题

  水果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食物。它不仅能给我们人体补充许多营养,而且,还能给我们补充许多微量元素。同时,它还能通过组合搭配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使人们得到艺术的欣赏,美的享受。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视为掌上明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合理地、科学地食用水果,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通过和学生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水果拼盘”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活动总目标

  1.查阅有关如何合理食用各类水果的资料,了解各类水果营养成份的含量,让学生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食用各类水果。

  2.搜集有关制作水果拼盘的资料及拼盘作品的图片,获得感性的认识。

  3.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参加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及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进行访问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访问,了解各类水果营养成份的含量及如何合理科学食用各类水果的方法。

  2.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1.分小组到阅览室、图书馆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2.分小组向家长和果农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并做活动记录。

  3.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活动,归纳整理资料。

  第二阶段:搜集有关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资料和水果拼盘作品图片。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和小组探究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拼盘制作方法。

查看全文

一堂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多姿多彩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赏叶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在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前期准备

  a、各小组分门别类采集叶子。叶子大致分三类采集⑴、象形叶:如心形叶、掌形叶、针形叶、锯齿形叶等等。⑵、可食叶:如菠菜、韭菜、海带、茶叶等等。(3)非象形又不可食叶。

  b、查、编、演、拼

  叶子采集好后,各小组进入第二准备阶段,各组员仍分工合作。

  (一)查资料查叶子用途以及介绍各种叶子的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编演有关叶子的童话剧、相声、小品、诗歌等。

  (三)用文艺演出形式表达叶子的形象、用途以及对叶子的品味等。

  (四)拼制美丽的叶子图画如叶子动物世界,小巧精致的叶子标本书签、美丽的风景、地图等。

  三.活动过程

  1、简短的活动仪式。(选派一名主持人主持)

  2、赏叶汇报

  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室提前布置好各小组赏叶展览角。

  (1)活动开始后,依次由各小组长或代表介绍采集的叶子品种、用途和对采集的叶子进行了哪些创造性的活动。如编辑叶子手抄报、整理了写叶的诗歌、散文、查到了哪些叶子的产地、用途等。

  (2)请同学们欣赏各小组自编自演的叶子童话、叶子诗歌等。

  (3)大家评出赏叶最佳小组,对组员加以鼓励。

  (4)教师对此次活动做简短而富有启发鼓励性的总结。

  四、活动效果

  活动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谈赏叶收获,写出赏叶心得,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活动日记。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