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第六届参赛情况
代表地区:江西
上课课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点击浏览)
上课地点:太原
简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参赛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 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
《少年闰土》是小学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我”回忆起少年时和少年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次教学我采用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方法,先从《故乡》之中年闰土的形象入手,再认识少年时的闰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体会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文贵自得”、“读中有悟”的原则,选用了悟读组合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篇1
学情分析
在学法指导中,我一直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为训练重点,因此,我班学生具备一定的预习水平,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因此,根据以上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此课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因此导入新课前加入对鲁迅的介绍。学生课前预习已收集鲁迅的资料,所以此环节通过学生资料汇报完成。汇报后直接引入本课,板书课题。
提问:“我”和闰土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快速阅读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本课训练的一个要点
二、检查预习 学习字词
(一)字词汇报 我班学生在A级目标的预习中,完成的效果比较突出。对于生字的字形分析,课文中多音字、易错字等预习效果好,所以此环节通过几名学生的汇报就基本上把本课需要重点认知的字词理解并掌握了。但是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读出来会有些陌生,如“素不知道、如许、单知道”等,因此在此环节中多了一项对陌生词语的理解。
(二)指名分段朗读。这既是对预习的一个反馈,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初级测评。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3、根据画面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