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武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生受到非法侵害,要运用法律武器或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即依法维权。
2、过程与方法: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到要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3、思想觉悟目标:懂得受到非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
2、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一些预防受侵害的方法和遇到严重的危险时应掌握的求救及自救的方法,请同学们来回忆。首先来说说预防危险的方法有哪些?(同学答,教师补充),很好,同学们再说说遇到严重的危险时应掌握的求救及自救的方法有哪些?(同学答,教师补充)
导入新课: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
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
(一)、身边的侵害(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抢劫学生等。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通用13篇)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篇1
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刘秀洪
一、知识结构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求助有路 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敢打官司 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
诉讼的三种类型
善于斗争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违法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归纳分类。
(2)准备相关案例,案例以问题方式呈现。
(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
2学生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八课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精选5篇)
第八课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篇1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
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第八课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
第二框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合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
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越来越健全的法律体系正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越来越可靠的保障,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的违法侵权事件与我们的法治社会格格不入,请同学们看两张投影(打出家庭暴力的两张图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屏幕出示案例: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XX年3月3日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爸爸经常赌博,夜不归宿,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还经常打我,用东西砸我,我告诉奶奶,奶奶说他毕竟是我的爸爸,一家人还得靠他,何况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也不光彩,叫我不要乱说,她会去求爸爸不要再打我了。
师:你认为刘丽丽会听奶奶的话吗?认为会的同学坐这边,不会的同学坐那边。
(学生很快的分成了两个阵营。双方的同学马上展开了唇枪舌战,双方不分上下。)
师:那我们先告一个段落,继续我们的案例。
(屏幕出示案例:这件事我没和任何人说,但奶奶跟他说了之后,他对我更加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就打我。我睡在潮湿有异味的棉被毯子里,里面有许多跳蚤,咬得我全身上下起红块,没一个晚上有安宁觉睡,痒的我直抓,抓破了留下疤,旧疤不好新疤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