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初中初三学生的上册历史教案(通用3篇)

初中初三学生的上册历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查看全文

语文上册《四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语文上册《四季》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理念】

  本课旨在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能模仿文本创造美,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芳草地上。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学会“竖弯钩、横折弯钩”两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有关四季的图片、头饰等。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欣赏,初步感知四季

  昨天呀,娄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春、夏、秋、冬”四位仙女,她们还送我好多关于四季的图片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1、播放课件──四季的美景:

  你们可以尽情地欣赏,也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2、交流感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导入每个季节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都很美,有一位诗人把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看看作者笔下的春夏秋冬。出示课题──四季(小朋友一起和它打个招呼!)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韵文。

  2、检查:

  ⑴课件创设情境出示生字词,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认识最多的字宝宝。

  ⑵挑你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好朋友听。

  三、品读课文

  四人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说说美在哪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这个季节的美丽。

查看全文

初三上册物理《力》知识点归纳(通用17篇)

初三上册物理《力》知识点归纳 篇1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初三上册物理《力》知识点归纳 篇2

  一、知识结构: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查看全文

小学上册品德教案(通用2篇)

小学上册品德教案 篇1

  活动导入:

  大家说:“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活动过程:

  1、小调查: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常规?

  2、建立“我的档案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画出自己的手印、脚印等。

  3、在儿童的手印、脚印上可写下名字和日期。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合作,还可以请家长参加。

  4、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保存儿童的其他作品。

  活动延伸:

  与家人、朋友、小伙伴分享上学的快乐。

  看看时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儿童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

  2.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小闹钟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

  2.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吧!

  二、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1.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

  2.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

  早上,我6:30起床,离开家。

  中午,我到家吃中餐,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回到家。

  晚上,我上床休息。

  3.小组合作表演“我的一天”。

  议一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小结:小朋友,快快行动吧!让我们都来争当守时的好孩子!

  三、自我评价,延伸导行

  你能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的红星多。(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

查看全文

鄂教版初三上册《蜀相》《观书》教案(精选14篇)

鄂教版初三上册《蜀相》《观书》教案 篇1

  一.学生朗读,师生共赏

  1.请一学生朗读《观书》,其他人感知《观书》的意境。

  2.放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书”似什么,“观书”似什么。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3.诗人于谦有怎样的价值观?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景,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之流可以领略的!

  二.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背诵。

  三 补充资料

  书籍对于我可真象老友情深,

  早晚忧乐间幸得他相伴相间。

  如贯珠眼前直捋下三千石字,

  似明镜胸中会拭尽星点浮尘。

  活水的泉流所经处清波满盈,

  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人犹叹芳踪难寻,

  谅也不信着书斋里别有春景。

鄂教版初三上册《蜀相》《观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注重诵读,体会古诗意境

  2.通过诵读,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培养对古诗的.喜爱情感

  【教学设想】

  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主旨,体会意境,并指导背诵。

  【教学用时】

  一课时

  《蜀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用散文式的语言描述“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激发学生想象,总结环境特点。

  然后教读这三句诗,告诉学生这描绘的是一个人的长眠之地,这个人是蜀相——诸葛亮。

查看全文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国。

  2.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 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

  3.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

  5.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 制度结束, 也衰落了。6. 东罗马帝国定都 ,此地原称 。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 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 ,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