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通用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 篇1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
1. 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 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 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 篇1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
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
(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
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
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
(三)听A旋律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林狂想曲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感受、表现音乐方面的经验,喜欢唱唱、跳跳。我们从孩子的经验水平出发,给他们提供更加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表达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性质及乐段间的变化。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水平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或基本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二: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或形象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丰富词汇:轻快、跳跃、安静、舒缓。
4、体验表演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狂想曲》;各种小动物、树、花、太阳、小草、水等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随着歌曲《手指歌》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1、展示课件图片⑴小松鼠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森林王国的小松鼠,今天我来到幼儿园做客,
并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送给你们,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大家喜欢。”
⑴、认识乐曲名称:“哇,小松鼠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曲子,它的名称是什么?”
⑵、认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
⑶、带着问题欣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曲子,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2、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性质。
森林乐翻天(精选2篇)
森林乐翻天 篇1
一、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数码宝贝去森林的线索,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活动。
2、能用清楚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3、能体验团结合作,取得胜利所带来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数码宝贝导入活动(音乐)
“小朋友,谁来了?”
“听,它在说什么?”
(数码宝贝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天气真不错,我要去森林玩,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玩?那我们快出发吧!)(幼儿随音乐欢快的出发。)
(二)欣赏森林美景(智育、美育)
“在森林里有一块地方叫快乐林,住在快乐林里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去看看。”
(引导幼儿学看地图,寻找通往快乐林的路,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香焦皮事件(生活,思品)
“发生了什么事?”
“要是你看到有人乱扔香焦皮怎么办?”
“大家说得对,那我们仔细来找一找,究竟谁不讲卫生,我们来好好教育教育它。”
(数码宝贝被小猴的香焦皮滑倒)
(四)寻找小动物(常识)
“小动物都上哪去了?原来它和我们捉迷藏,快来找一找。”
(露出小动物的一部分,让幼儿通过运用已有经验,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见解。)
(五)和小动物比赛(体育)
“小动物们难得和小朋友见面,它们想和小朋友来比赛,你们愿意试试吗?”
(幼儿分组自由练习排球、钻爬、跳绳、平衡木等,练习后和小动物比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保护大森林(通用5篇)
保护大森林 篇1
活动目标:
1. 在想想、讲讲、看看、做做的基础上,幼儿初步了解树和人的关系。
2.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树和人呼吸循环图。
2. 六张背景图。
3. 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美的语言引出主题,引起兴趣。(配乐)
在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座大森林里,那里的小河天天唱着欢快的歌。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森林的时候,就好象为森林妈妈披上了一件彩衣。小鸟唧唧喳喳的唱着
欢快的歌,美丽的蝴蝶在林间飞舞,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就连大狮子也伸了个懒腰,拉着小松鼠的手去散步呢?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每天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小动物们决定要搬家了?
评析:活动一开始就以配乐的优美故事引出主题,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为接下来
二.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动物们离开森林的原因。
1. 为什么动物都要搬家呢?
2. 刚刚小朋友讲了很多,其实动物们搬家的原因是因为森林里的树被砍掉了。那为什么树被砍掉了,动物们就要离开大森林呢?
三.看看、讲讲树和人的关系。
1. 讲讲树和人的关系。
(1)提问:树可以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用树来干什么呢?
(2)幼儿讨论。
(3)交流。
2. 重点了解树和人的呼吸循环图。
(出示教具图)
(1)提问:大树和人在干什么?它们吹得是什么气?
(2)小结:原来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大树吸进去了,而大树呼出的氧气被我们吸进去了,空气中的氧气越多,空气就越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