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时间:2025-04-04

2024三下乡活动策划书(精选18篇)

2024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主题

  环境调查促发展,灾区防治保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7月6日至20xx年8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

  四、活动内容

  1、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根据我国和灾区灾害的特征和灾害状况,制作、印刷和分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读本、海报、音频、视频资料,同时

  通过政府发动、村庄宣传、群众访谈、专题讲座、影视播报(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政府机关、场区、学校、村庄和社区等灾害影响区类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当地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科技。

  2、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调查

  四川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造成87149人死亡和失踪,8451.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强震和连续余震造成地表被严重破坏,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举世罕见。

  四川灾区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西部大开发的主线场和灾后恢复重建核心区。震后三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灾区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和危害资源环境的重要课题项目。本课题项目成员数次奔赴灾区,通过野外考察、现场调研等进行灾区社会经济、灾害危害与损失、震后社会心理调查,结合资源状况、环境破坏等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灾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损失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3、灾害监测、水文监测

查看全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精选18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主题:

  爱心服务,促农和谐

  二、活动地点:

  固原张易镇上马泉村

  三、活动时间:

  x年7月14日至15日

  四、活动目的

  在本次三下乡中,重点发挥我们师范生的专业优势,组织队员深入农村,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下乡感受,而非下乡队员对于暑假下乡活动充满了好奇。各下乡队员之间也希望能够交流彼此的收获与经验。而本次交流和调查为队员和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和调查,一方面整合我队三下乡队员的资源,促进他们积极支农、下乡交流和沟通,推动下乡工作的更好开展;加强各个队员之间学习交流、提高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提高农村对教育的认识,弘扬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五、会议主题

  1、各队相互交流下乡成果,三下乡理念,三下乡特色、重点所在以及涉及范围;

  2、讨论我们下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困惑以及下乡中的不足;

  3、尽心尽力用爱心传递服务,真心真意促农和谐。

  六、交流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年7月13日8:30――9:00)

  1、彼此交流去年下乡取得的成果(8:30――8:50)

  2、满怀信心讨论今年的下乡近况(8:50――)

  第二阶段:下乡代表介绍(9:00――9:30)

  1、介绍下乡的`队员(9:00――9:10)

  2、交流下乡概况(活动举办的意义和目的)(9:10――9:30)

  3、队员发言,征集信息(9:30――10:00)

  第三阶段:分组讨论

查看全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通用18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主题

  环境调查促发展,灾区防治保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7月6日至20xx年8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

  四、活动内容

  1、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根据我国和灾区灾害的特征和灾害状况,制作、印刷和分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读本、海报、音频、视频资料,同时

  通过政府发动、村庄宣传、群众访谈、专题讲座、影视播报(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政府机关、场区、学校、村庄和社区等灾害影响区类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当地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科技。

  2、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调查

  四川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造成87149人死亡和失踪,8451.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强震和连续余震造成地表被严重破坏,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举世罕见。

  四川灾区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西部大开发的主线场和灾后恢复重建核心区。震后三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灾区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和危害资源环境的重要课题项目。本课题项目成员数次奔赴灾区,通过野外考察、现场调研等进行灾区社会经济、灾害危害与损失、震后社会心理调查,结合资源状况、环境破坏等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灾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损失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3、灾害监测、水文监测

查看全文

2024三下乡活动策划书(精选18篇)

2024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背景

  1、服务队介绍

  2、策划与筹备

  a、策划

  b、队员的招募

  c、社会宣传的前期准备

  d、文艺汇演前期准备

  3、支教活动内容

  (一)课堂教学

  (1)语文辅助小组:语文基础、普通话培训、写作比赛、诗词朗诵

  (2)数学辅助小组:趣味数学、数学知识大赛

  (3)英语辅助小组:口语训练、疯狂英语

  (4)思想政治辅助小组:思想道德教育

  (二)第二课堂教学

  (1)篮球、乒乓球、足球

  (2)环保小知识

  (3)队形队列

  (4)音乐、舞蹈

  (5)美术、画画

  (6)武术

  (7)手工环保课

  (8)健美操

  (9)日语、韩语(暂定)

  (三)社会调查研究

  (1)农村小学受教育情况

  (2)农村普通话普及情况

  (3)农村农民环保及保护环境情况

  (四)课外活动(暂定)

  (五)文化宣传

  (1)“展现大学风采”――大学生活图文展览(特色活动)

  (2)“迎大运会,力保健康”――三下乡全民健身大行动(特色活动)

  (3)“关环境,知世界”――三下乡保护环境画展

  (4)“xx是我家,文明卫生靠大家”――乡村大清洁行动

  (5)“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三下乡社会实践文艺汇演

  4、队伍纪律要求

  5、队员名单(待定)

  6、各工作人数安排(待定)

  7、队伍名称:师范学院环保协会

  8、队伍口号:“挥动青春的翅膀,放飞最初的梦想”

  9、指导老师:xx老师

  10、带队老师:(待定)

查看全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精选22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主题

  环境调查促发展,灾区防治保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7月6日至20xx年8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

  四、活动内容

  1、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根据我国和灾区灾害的特征和灾害状况,制作、印刷和分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读本、海报、音频、视频资料,同时

  通过政府发动、村庄宣传、群众访谈、专题讲座、影视播报(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政府机关、场区、学校、村庄和社区等灾害影响区类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当地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科技。

  2、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调查

  四川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造成87149人死亡和失踪,8451.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强震和连续余震造成地表被严重破坏,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举世罕见。

  四川灾区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西部大开发的主线场和灾后恢复重建核心区。震后三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灾区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和危害资源环境的重要课题项目。本课题项目成员数次奔赴灾区,通过野外考察、现场调研等进行灾区社会经济、灾害危害与损失、震后社会心理调查,结合资源状况、环境破坏等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灾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损失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3、灾害监测、水文监测

查看全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精选24篇)

三下乡活动策划书 篇1

  一、活动主题

  博雅教育,服务农村促和谐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主线,围绕我校《关于做好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六个结合”,进一步学习贯彻党__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我校博雅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以三下乡的形式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学生以青春行动服务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团支部决定组织本班同学以及个别有志青年到茂名市茂港区琼凡小学进行支教,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自主能力,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提高专业技能的运用,充分发挥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争取成为一位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面对困难而丝毫不退缩的有志青年。

  三、活动背景

  近几年,我省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充足的发展,但是城乡间教育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农村的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各方面原因,茂名市经济发展不发达,生活条件、教育水平一般,需要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接受更多的信息,与社会接轨,增强发展潜力,提高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水平。同时,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变,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对社会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展开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进步与提高。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