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导游词

时间:2025-04-04

三清山导游词作文300字范文(精选18篇)

三清山导游词作文300字范文 篇1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胡,三清山旅游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大话西游福地”的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它有美丽的风景。1988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7月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东险西奇,北美南绝”,尤其是奇峰、香泉、七彩瀑布、神光。

  首先我要给大家展示的是独一无二的三清山——四春女神。朋友们,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前面的怪峰有80多米高。她就像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孩,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圆圆的下巴,齐肩的头发。她笔直地坐着,手里拿着两棵青松,温柔地俯视着大地,仿佛要把春天铺展到人间。传说这位女神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姚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所以称她为“春天的'女神”。

  接下来,我会带你去参观三清山的另一处美景。看,那座石峰是什么样子的?是的,像一条蟒蛇。它高120多米,从一个深深的峡谷中升起,昂着头,守卫着三清山。这就是著名的“蟒蛇出山”。朋友们,如果换个角度看,是什么样子?它的下半身就像一个老人,它在匆匆前行。它的上半部像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骑在老人的肩膀上,眼睛盯着前方。整个巨峰就像父亲背着儿子去考场。当地人称之为“王耔成龙”。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惊叹。

  三清山有很多奇景,如海狮吞月,观音听琵琶,海龟探海,神仙晒鞋...如果时间充裕,游客朋友们,在三清山住两天,我带你们逛三清山,一起把三清山的美景带过来。

查看全文

三清山导游词范文(精选28篇)

三清山导游词范文 篇1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查看全文

三清山导游词(精选33篇)

三清山导游词 篇1

  去年暑假,我去了素有“小黄山”之称的人间仙境——三清山。三清山因为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如三清列坐其颠而得名,它虽然名气没有黄山大,但我觉得它比黄山更秀丽。

  来到山下,许多店铺已经开了门。正在招揽顾客,热闹极了。我和爸爸、妈妈各买了一根登山杖,背着必备行李开始爬山了。

  山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开着许多或红、或黄、或紫的野花,十分精神。远远地望见了一些奇峰怪石,突兀森郁,在别的旅游胜地似乎还没有见到过。

  一路顺着石阶向山上行进,见到了许多景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猴王观海”。我们来到一处山崖,只见一块巍峨的巨石矗立在崖边。细看巨石,上半段呈球形,下半段是不规则图形。上半段球形石头上突出的三角远看像鼻子,而凹下去的地方远看则像眼睛,原来这就是“猴王”的头了。再看看那下半段巨石,它棱角分明,有“手”有“脚”,像一个蹲着的身体,这就是“猴王”的身体了。那么海在哪儿呢?原来“猴王”不是真正在看海,而是在观看那变幻莫测,无比浩瀚的云海。我在欣赏奇观的同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啧啧赞叹。

  在边看景边前进中,石阶变成了石径,坡度也慢慢变缓,不一会儿看到一大片平地,我们终于到了我们晚上的宿营地。坐落在宿营地旁的建筑就是巍峨的三清宫。我们全家在三清宫旁搭好帐篷时,已经快到黄昏了。全家快马加鞭,沿着石径赶到了观赏日落的最佳地点—紫烟石。紫烟石是一块巨大的圆柱形石头,整体表面扁扁的,凹凸不平,但能容得下十几个人。我们各自挑选了一个好位置,又等了一会儿,金灿灿的太阳害羞了,见到这么多人看着她,脸渐渐变得红了起来。周围的云也被害羞的她用颜料染了色:大红、金红、绯红、殷虹、朱红、橘红……各种红融成一片,十分壮观。渐渐地,太阳玩累了,她慢慢向山峰靠去,大概是要背倚着山峰休息一会儿吧。可当她靠到山峰时,又调皮地将山峰当成跳板。她仿佛借助了下沉的力量压弯了“跳板”,弹跳起来,水波不惊地以一个优美的姿势跳入云海……

查看全文

三清山的导游词(精选28篇)

三清山的导游词 篇1

  三清山导游词

  欢迎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清山,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清山的概况:三清山位于酒杯东北部玉山和德兴交界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崇的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道君) 、太清(太上老君)三神列座其巅,并有古建筑三清宫而得名。

  武夷山

  是世界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你们真的很荣幸能够一睹武夷山的风采。我们现在走过(的是)朱熹园(,)我们在登天游峰前先热热身——爬一个鬼斧神工的“小一线天”,走进去的朋友要么打着手电筒,要么盯着头上的“光线”走,一定要扶着旁边前进。里面两头宽中间窄,要小注意安全哦。还有如果有蝙蝠大便落在你们身上,千万别惊慌,那可是“福气”哦。怎么样,过了一线天,惊险刺激吧?还有你们一个个都能过一线天,那说明你们都是国标身材,不用减肥哦。 黄山

  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中国第一奇山”而闻名。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被黄山的神奇所吸引。

查看全文

三清山导游词(精选31篇)

三清山导游词 篇1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胡,三清山旅游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大话西游福地”的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它有美丽的风景。1988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7月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东险西奇,北美南绝”,尤其是奇峰、香泉、七彩瀑布、神光。

  首先我要给大家展示的是独一无二的三清山——四春女神。朋友们,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前面的怪峰有80多米高。她就像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孩,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圆圆的下巴,齐肩的头发。她笔直地坐着,手里拿着两棵青松,温柔地俯视着大地,仿佛要把春天铺展到人间。传说这位女神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姚姬。世人认为她是春天的化身,所以称她为“春天的'女神”。

  接下来,我会带你去参观三清山的另一处美景。看,那座石峰是什么样子的?是的,像一条蟒蛇。它高120多米,从一个深深的峡谷中升起,昂着头,守卫着三清山。这就是著名的“蟒蛇出山”。朋友们,如果换个角度看,是什么样子?它的下半身就像一个老人,它在匆匆前行。它的上半部像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骑在老人的肩膀上,眼睛盯着前方。整个巨峰就像父亲背着儿子去考场。当地人称之为“王耔成龙”。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惊叹。

  三清山有很多奇景,如海狮吞月,观音听琵琶,海龟探海,神仙晒鞋...如果时间充裕,游客朋友们,在三清山住两天,我带你们逛三清山,一起把三清山的美景带过来。

查看全文

三清山的导游词(通用23篇)

三清山的导游词 篇1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上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