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1
《这个规矩不能有》这篇课文讲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彭德怀”这个名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我在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彭德怀的资料并作整理,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感情。课后布置作业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对彭总这个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体会彭总的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如: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再和学生共同梳理疑问,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方向,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接着引导学生去找一些含有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彭总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读出来。
3、采取多种形式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他们边读边思,以思促悟,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课堂上,我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整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以读促悟,以悟促读。采取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彭德怀同志高尚的品质,悟出之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对伟人的敬佩之情。本课教学力图贯穿以学生的读为本,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通过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人物对话活动,深入体会彭总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尚品质。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读、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朗读、创新、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锦(精选1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锦 篇1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虽然班里的孩子是生活在农村,但现在的孩子都是头肉,个个十指不沾泥,课前问了几个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剪枝,对于他们来说剪枝这门学问非常的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决定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理,和作者一起去感受每一次的心情,从而得出剪枝的学问所在。
在精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体会作者心情变化。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平、生活经验都不足,所以在头脑中并不是很具体的。学完课文后,我又联系实际介绍了一些,让学生加深印象,从生产劳动到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学生一定能理解得相对透彻一些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锦 篇2《节日的大街》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在课始让学生回顾自己所看到过的节日景象,有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眉飞色舞地讲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看得出,孩子们喜欢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这一环节的设置,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文章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因而对于“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的理解学生也比较到位。部分学生能从多个视角,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理解“彩色与欢乐”的意思。在朗读时,由于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的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两者结合使很多学生都比较动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1
(一)课堂教学是一个练兵场,首先要关注对三类课文的把握,精读、范读、自读:
1、精读课文:
重点学习。
2、范读课文:
教师半扶半放。
3、自读课文:
放手让学生自学。甚至可以两课连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给精读课文,或者课外阅读。
(二)三年级阅读分析我归纳了一下,有以下5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1、提拎要点的能力。
就是从语句中提拎要点,在这次中考3-5年级的试卷中都有所体现,如回答问题,概括节意、段意、主要内容,其实都是考查学生是否抓得住文章、段落的要点,即要点归并法。这个能力老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文章中要注意培养。
2、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感悟能力,就是“语感”。
通过朗朗地读书,以及大量的课外阅读来逐步积累。
3、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想性
这个思想性,也就是专家口中的“人文性”。现在的学生许多都没有自己的思想,这就要靠老师去灌输去引导。写读后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5、审题能力答题方式
训练学生静心阅读,看清题意,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这个能力其实就是应试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欠缺往往导致了卷面上阅读部分大量失分。
(三)作文能力的培养:
1、兴趣引路
通过写“放胆文”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广泛地课外阅读进行语言的积累,搭建作文交流平台
2、形式引路。
三年级提倡写“素描作文”,包括静物素描、景物素描、人物素描、对话素描、活动素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同时要言之有序。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篇1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趣味故事会,选一个故事,记住故事的内容,讲给其他同学听。
“习作”要求是选一种动物,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交流平台”是能够自己复述故事。“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什么叫童话?
就是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借用物体、动物来描绘,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教育人的目的。
2、选择材料
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比较喜欢的动物来写。还要非常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小鸡叽叽叫,喜欢吃虫子;小鸭嘎嘎叫,喜欢捉鱼;小狗汪汪,喜欢吃骨头,是看家的能手;小兔跑得快,爱吃萝卜青菜;小马能干,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狐狸狡猾,诡计多端。等等。
3、把“物”人格化
在我们的笔下。要把这些动物当着人来写,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思考,会说话……例如:如果写小猴子,既要写小猴子善于爬树、调皮捣蛋的习性,又要让小猴子有人的语言想法等等。不能只写这些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性格特点。而应该写这些动物之间像人那样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应该是要么赞扬他们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勤劳勇敢、刻苦学习、不辞辛苦、努力用功等等精神,要么是鞭挞他们骄傲自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好吃懒做、看不起别人等恶习。
4、想象是关键
想象是编好童话故事的关键。童话故事里的事情可以虚构,环境可以假设,情节可以离奇。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深入到人所不能达到的领域去。把动物看成像人那样生活思维。
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惊弓之鸟》教学反思范文 篇1
一、课始,趣已生
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于开课时创造性地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听新闻,论新闻,使学生有较强的期待心理,学习兴趣陡增。
二、课中,趣正浓
巧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探长查案”为主线学习探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课堂精彩哪里来?学生精彩哪里来?我觉得巧妙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万法,读是万法之大法。创设多种语境趣味读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在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中,有让学生理直气壮地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让学生读出句子的画面,如: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还有让学生带上表情读第九自然段。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恰到好处地点拨、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与能力
我们应当从学会只是转向教会方法,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扎实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注意听、说、读、写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教学中设计的论坛答记者问,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大,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杯弓蛇影、谈虎色变、闻风丧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类的词语也能随口说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合集(精选1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反思合集 篇1
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
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
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朗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学生们又对鸟儿十分喜爱,朗读课文使他们感觉愉悦,而我选择的配乐诗朗颂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因素。于是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思绪渐渐融入其中,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要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
只有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本文的教学,在出现了教学失误而学生们又自己另辟蹊径时,我没有马上打断他们,而是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
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他们的发言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很自然地引入到保护鸟类这一教学阶段,使得学生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容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