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教案

时间:2025-04-05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组成的名称。

  2、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发展分数的概念。

  通过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

  重点:知道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

  难点:初步感知整体的守恒性,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具准备: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两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彩纸

  教材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时,应先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使学生获得关于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学习分数作准备,其间注意培养学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生说分数师板书分数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查看全文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精选13篇)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时间观念。

  2.在时间单位换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用具:

  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1时=(60)分,1分=(60)秒。

  2.5时=(300)分

  120分=(2)时

  3分=(180)秒

  180秒=(3)分。

  3.(1)教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9时48分

  12时25分

  11时5分

  23时00分

  (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

  (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①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查看全文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范文(精选14篇)

《时间的计算》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时间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

  (3)课间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1)学生独立计算经过的时间。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验证,再填上实际需要的时间。

  4、完成P66页第9题。

  (1)多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1)出示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读时间表。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上《乘火车》评课稿北师版

李老师讲授的是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火车》这一课,从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中, 可以感受到她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注重学生的分享交流
    从这节课的情境导入,同桌交流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环节中,可以看出李老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每个环节,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有交流的时间。
    二、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敢于大胆展示汇报
    课堂上,孩子们上台展示汇报的时候,仪态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想法条理清晰。对72×5的计算方法,孩子们上台展示的就有好几种:
有点子图、表格、竖式,口算等,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的意思。我相信,如果学生能把计算过程的每一步都说清楚,那么他对于算理和算法也会理解的很透彻。 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学生已经能很清楚的表达了,那么接下来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李老师更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计算,上台展示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李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并让学生上台分享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
    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查看全文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 次

内 容

课时

9.1-9.4

一、乘除法:小树有多少棵

4

9.7-9.11

需要多少钱,练习一,参观科技馆,植树,练习二。

5

9.14-9.18

二、观察物体:搭一搭,练习三

5

9.21-9.25

三、千克、克、吨:有多重,一吨有多重

5

9.28-9.30

练习四。搭配中的学问。

四、乘法:购物

4

10.1-10.8

十一放假

10.12-10.16

去游乐场,乘火车,0x5=?

5

10.19-10,23

买饮料,练习五,整理与复习(一)

五、周长:什么是周长,游园

5

10.26-10.30

花边有多长,地砖的周长,练习六,交通与数学。

5

11.2-11.6

六、除法:分桃子,淘气的猴子,练习七,送温暖

5

11.9-11.13

买新书,练习八

5

11.16-11.20

七、年、月、日:年月日,看日历,猜生日,一天的时间。时间与数学(一)

查看全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教案(通用13篇)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年、月、日》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9页例1和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蓖ü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3.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大小月的记法。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并收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109页有关年、月、日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信息都与年、月、日有关。

  揭示并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弊橹交流课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课前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苯萄1(认识年、月、日)

  (1)观察、思考、统计。

  课前同学们还收集了各种不同年份的年历,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现在请你们观察手中的年历,解决以下问题:

  ②把各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月)合计

  天数(天)

  ③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2月有天。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小月。

  指名口答下列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