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p8 试一试1-2,练一练1、3)
教学目标:
1、探索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过程,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卡片:6÷3、12÷4、18÷6、35÷7)
师:①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
②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
(出示卡片:30÷3 600÷2 560÷7 360÷9)
①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
②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决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上“0”就行了。
生: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例如:30看成3个十,再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就是10。
600看成6个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百,就是300。
师: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生演算)
师:你又有什么新感觉?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26~27《搭配中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
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进行观察与操作。
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
2、什么是搭配呢?搭配中又有什么学问和奥妙呢?认真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
3、“营养配餐中心”的王师傅,交给我们三(5)班的同学一个任务,板书:配菜
王师傅想在你们当中聘请一名优秀配菜师和两名优秀服务员,你们愿意参加应聘吗?
(二)、搭配菜谱、探究规律
活动1:给星期一的菜谱配菜
1、王师傅考大家来了,请看:
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2、星期一的菜谱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们知道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吗?
3、王师傅有个要求,请看:一个盒饭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你打算怎样配菜呢?
4、学生思考并与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
5、还有别的搭配方法吗?你觉得这样一荤一素搭配好吗?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25-26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年暑假,黄老师和大家一样,过得很有意义,我和同事们一起登上了一座很有名的、海拔2千多米的山。(出示照片)这是登山时拍下的照片,想知道我们登的是哪座山吗?我给出一个,你们来猜好吗?黄老师登上的是五岳中的一座(依次出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而且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
2.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华山呢?(出示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3.我们要知道五岳中最高的是哪座山,就要对这几个数进行大小的比较。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时会用什么符号?(“>”、“<”、“=”)
4.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想学会什么呢?
(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学会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我想知道更多的四位数的知识……)
二、游戏
(一)从个位抽起。
1.让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
2.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1)这是用来插数字卡片的。
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26~27《搭配中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合理有序的搭配方法和策略。
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并且感知: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进行观察与操作。
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
2、什么是搭配呢?搭配中又有什么学问和奥妙呢?认真学完了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
3、“营养配餐中心”的王师傅,交给我们三(5)班的同学一个任务,板书:配菜
王师傅想在你们当中聘请一名优秀配菜师和两名优秀服务员,你们愿意参加应聘吗?
(二)、搭配菜谱、探究规律
活动1:给星期一的菜谱配菜
1、王师傅考大家来了,请看:
课件出示:星期一的菜谱
荤菜 肉丸子
素菜 白菜
冬瓜
2、星期一的菜谱里都有些什么菜啊?你们知道什么是荤菜,什么是素菜吗?
3、王师傅有个要求,请看:一个盒饭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你打算怎样配菜呢?
4、学生思考并与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
5、还有别的搭配方法吗?你觉得这样一荤一素搭配好吗?
6、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来,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呢?在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要注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用图例和方案这两种方法来表示出搭配的过程,但不必特别强求和硬性规定,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如果学生有其他有创新的方法,就推荐给大家。
三年级数学《参观科技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p8 试一试1-2,练一练1、3)
教学目标:
1、探索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过程,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卡片:6÷3、12÷4、18÷6、35÷7)
师:①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
②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
(出示卡片:30÷3 600÷2 560÷7 360÷9)
①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
②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决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上“0”就行了。
生: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例如:30看成3个十,再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十,就是10。
600看成6个百,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百,就是300。
师: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生演算)
师:你又有什么新感觉?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决,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二)“自悟”学习的目标。
师:刚才老师认识了你们为我带来的新朋友,小机灵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算式朋友,不过我也要给那些不认识它们的同学一次机会,要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现在,大家先确立自己要介绍的朋友,然后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向大家介绍它们,比比谁的方法多,方法好,你们同意吗?(出示“小机灵”:600÷3 3000÷5 2400÷8 2700÷9 1800÷6)。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设计思想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口算乘法的组成部分:
口算乘法分位两块内容:教材第68页的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由小精灵向学生提问:“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第69页例1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 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
3、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地教学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注重适当的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本课学习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表内乘法的知识,还要注意沟通本课新知与表内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教学时,让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