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查看全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查看全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锐角和钝角》

  一、谈话情景导入

  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

  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

  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

  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书本上也有角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

查看全文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知识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

  (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

  2、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面积。

  通过活动,感知面积

  1、认识生活中物体的面

  师:如果老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

  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因为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因为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指名说)

  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

  师归纳:我们刚才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物体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

  出示: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板书:平面图形的面)

  (2)反馈

  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部分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

  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查看全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除法的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3、推理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

  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前几天复习的多位数乘、除以一位数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和小亚、小巧、一起继续去乘除嘉年华玩好吗?(出示课题)”

  生:“好!”

  师:“今天他们来到了模拟宇航中心,同学们你们对宇航知识有哪些了解?”

  (媒体展示我国神五神六发射及简介)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小亚2分钟发送48字,小巧2分钟发送72个字母。

  师:“你们认为谁发送的快些?谁发送的慢些?”

  生①:“小亚和小巧都发送了2分钟,小巧发的比小亚多,所以小巧快。”

  生②:“小亚每分钟发送24字,小巧每分钟发送36字,小巧快。”

  …………

  小结:通过同学们证明发现,相同时间内谁发射数量多,谁的速度就一定快。

  师:“根据例题,你还能举些例子吗?”

  生①:“8÷2=4;10÷2=5”

  生②:“9÷3=3;15÷3=5”

  …………

  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探究二

  师:“再观察表格又有什么新的信息?”

  生:“他们都发送了72字,但小巧用了2分钟,小玲用了3分钟。”

查看全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1

  一、单元分析:(一)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探索“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有关的几何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平行四边形、圆的直观认识

  第2册

  角的直观认识

  长、正方形和它们的周长

  第5册

  长、正方形的面积

  认识轴对称图形

  第6册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平角和周角

  第7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

  梯形的认识,认识组合图形

  第9册

  垂直和平行

  第8册

  圆和扇形的认识

  第11册

  地位: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图形认真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三)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长、正方形的面积”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学生掌握求长、正方形的面积后,运用长、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单元目标

  (一)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

  (二)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