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时间:2025-04-05

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通用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篇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查看全文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通用9篇)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篇1

  教学建议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查看全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通用16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篇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 (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查看全文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掌握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3、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hl”.
◆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说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高裁剪,让同学们观察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          合作学习:
(1)       回顾: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已经有哪些方法?
(2)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何会全等,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一起利用画图,叠合方法探索说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充分让学生想象。不限定方法。
教师归纳出方法后,要学生注意两点:<1>“hl”是仅适用于rt△的特殊方法。
                              <2> 应用“hl”时,虽只有两个条件,但必须先有两个rt△的条件
(3)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p47
三、          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查看全文

§13.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13.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         、         ,
   斜边是           
3、如图,ab⊥be于c,de⊥be于e,
(1)若∠a=∠d,ab=de,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2)若∠a=∠d,bc=ef,
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

查看全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教学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圆规,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sss)的内容是什么?
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举例说明。
二、导入新课
1.交流探究
    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作法:(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用上述方法画出的△abc与△a'b'c'全等
   在纸片上按上述方法作图,做好后让学生剪下,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
2.交流对话, 获得新知
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