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教案

时间:2025-04-05

《三角函数》教案(精选6篇)

《三角函数》教案 篇1

  二、复习要求

  1、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

  2、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

  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三、学习指导

  1、角的概念的推广。从运动的角度,在旋转方向及旋转圈数上引进负角及大于3600的角。这样一来,在直角坐标系中,当角的终边确定时,其大小不一定(通常把角的始边放在x轴正半轴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下同)。为了把握这些角之间的联系,引进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3600 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k∈z},终边在y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 900,k∈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900,k∈z}。

  在已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大小时,通常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然后再确定大小。

  弧度制是角的度量的重要表示法,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制。在弧度制下,扇形弧长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2、利用直角坐标系,可以把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数。三角函数定义是本章重点,从它可以推出一些三角公式。重视用数学定义解题。

  设p(x,y)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与原点不重合),记 ,则 , , , 。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以得到(1)诱导公式:即 与α之间函数值关系(k∈z),其规律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

  3、三角变换公式包括和、差、倍、半公式,诱导公式是和差公式的特例,对公式要熟练地正用、逆用、变用。如倍角公式:cos2α=2cos2α-1=1-2sin2α,变形后得 ,可以作为降幂公式使用。

查看全文

三角函数教案(精选4篇)

三角函数教案 篇1

  1、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属于区间 ,且满足不等式:

  即:一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

  2、若 ,则 ,

  3、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4、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5、 及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

  6、常用三角公式:

  有理公式: ;

  降次公式: , ;

  万能公式: , , (其中 )。

  7、辅助角公式: ,其中 。辅助角 的位置由坐标 决定,即角 的终边过点 。

  8、 时, 。

  9、 。

  其中 为内切圆半径, 为外接圆半径。

  特别地:直角 中,设c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 ,外接圆半径 。

  10、 的图象 的图象( 时,向左平移 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 个单位)。

  11、解题时,条件中若有 出现,则可设 ,

  则 。

  12、等腰三角形 中,若 且 ,则 。

  13、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则其中线长为 ,面积为 。

  14、 ;

三角函数教案 篇2

  二、复习要求

  1、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

  2、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

  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三、学习指导

  1、角的概念的推广。从运动的角度,在旋转方向及旋转圈数上引进负角及大于3600的角。这样一来,在直角坐标系中,当角的终边确定时,其大小不一定(通常把角的始边放在x轴正半轴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下同)。为了把握这些角之间的联系,引进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3600 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k∈z},终边在y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 900,k∈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900,k∈z}。

查看全文

三角函数教案2

1、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属于区间 ,且满足不等式:
即:一角的正弦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
2、若 ,则 ,
3、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4、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对称轴方程为 。
5、 及 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
6、常用三角公式:
有理公式: ;
降次公式: , ;
万能公式: , , (其中 )。
7、辅助角公式: ,其中 。辅助角 的位置由坐标 决定,即角 的终边过点 。
8、 时, 。
9、 。
其中 为内切圆半径, 为外接圆半径。
特别地:直角 中,设c为斜边,则内切圆半径 ,外接圆半径 。

查看全文

三角函数教案

二、复习要求
1、 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象限角、弧度制等概念;
2、三角公式,包括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差倍半公式等;
3、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三、学习指导
1、角的概念的推广。从运动的角度,在旋转方向及旋转圈数上引进负角及大于3600的角。这样一来,在直角坐标系中,当角的终边确定时,其大小不一定(通常把角的始边放在x轴正半轴上,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下同)。为了把握这些角之间的联系,引进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凡是与终边α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k·3600 α的形式,特例,终边在x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k∈z},终边在y轴上的角集合{α|α=k·1800 900,k∈z},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α|α=k·900,k∈z}。
在已知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求角的大小时,通常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然后再确定大小。
弧度制是角的度量的重要表示法,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制。在弧度制下,扇形弧长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2、利用直角坐标系,可以把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数。三角函数定义是本章重点,从它可以推出一些三角公式。重视用数学定义解题。
设p(x,y)是角α终边上任一点(与原点不重合),记 ,则 , , , 。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以得到(1)诱导公式:即 与α之间函数值关系(k∈z),其规律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
3、三角变换公式包括和、差、倍、半公式,诱导公式是和差公式的特例,对公式要熟练地正用、逆用、变用。如倍角公式:cos2α=2cos2α-1=1-2sin2α,变形后得 ,可以作为降幂公式使用。

查看全文

下学期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精选2篇)

下学期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篇1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一角的正切值,求角的方法.

  2.掌握给定区间内,用反三角函数表示一个角的方法.

  二.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回答问题

  (1)若 , ,则 .

  (2)若 , 则 .

  生:(1) 或 .

  (2) 或 .

  师:回答正确.请同学结合上面两个小题的求解过程,总结一下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一般步骤:

  生:从上面两个小题的求解过程看,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决定角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

  第二步,如果函数值为正数,则先求出对应的锐角 ;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先求了与其绝对值对应的锐角 ;

  第三步,如果函数值为负数,则根据角 可能是第几象限角,得出 内对应的角—如果它是第二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如果它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那么可表示为 或 .

  师:总结得很好,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反正切表示角的方法,先请同学看问题(投影仪):

  2.探索研究(此部分可由学生仿照正弦、余弦分析解决)

  【例1】(1)已知 ,且 ,求 (精确到 ).

  (2)已知 ,且 ,求 的取值集合.

  解:(1)由正切函数在开区间 上是增函数和 可知,符合条件的角有且只有一个,利用计算器可得 (或 ).

  (2)由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可知 时, ,所以所求的 的集合是 .

  下面讨论反正切概念,请看 图形(图1)(投影仪):

  观察正切函数的图像的性质,为了使符合条件 ( 为任意实数)的角 有且只有一个,我们选择开区间 作基本的范围,在这个开区间内,符合条件 ( 为任意实数)的角 ,叫做实数 反正切,记作 ,即 ,其中 ,且 ,那么,此例第(2)小题的答案可以写成 .

查看全文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通用4篇)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篇1

  第三十七教时

  教材:(2)

  目的:理解反正切函数的有关概念,并能运用上述知识。

  过程:

  一、反正切函数

  1°在整个定义域上无反函数。

  2°在 上 的反函数称作反正切函数,

  记作 (奇函数)。

  二、例一、(P75例四)

  1、 已知 ,2、 求x(精确到 )。

  解:在区间 上 是增函数,符合条件的角是唯一的

  3、 已知 且 ,4、 求x的取值集合。

  解:

  所求的x的集合是 (即 )

  5、 已知 ,6、 求x的取值集合。

  解:由上题可知: ,

  合并为

  三、处理《教学与测试》P127-128  61课

  例二、已知 ,根据所给范围求 :

  1° 为锐角   2° 为某三角形内角    3° 为第二象限角    4°

  解:1°由题设

  2°设 ,或

  3°

  4°由题设

  例三、求适合下列关系的x的集合。

  1°      2°      3°

  解:1°

  所求集合为

  2° 所求集合为

  3°

  例四、直角 锐角A,B满足:

  解:由已知:

  为锐角,

  四、小结、反正切函数

  五、作业 :P76-77练习与习题4.11余下部分及《教学与测试》P128  61课练习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并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掌握用反三角表示 中的角.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