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案

时间:2025-04-05

《如梦令》教案(通用16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导入,诵读品悟,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如何阅读诗词。

  三、教学难点:

  经典词句的赏析。

  四、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赏析

  五、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

  同学们,先请听老师背诵一首词,会的同学可以跟老师一起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对,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子形象,表现了她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同学们,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跟我们刚才背诵的这一首一起被称为她前期词作的“两颗罕见的明珠”。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另外一首《如梦令》,并以此为例,来学习如何阅读鉴赏诗词。请同学们打开第29课,第四首。(板书课题,指出:如梦令,词牌名。并用课件打出课题)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通过诵读、理解、赏析、感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环节:

  (课件展示)

  一、走进作者

  二、作品诵读

  三、作品赏析(知内容、悟情感、品词句)

  四、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请同学介绍一下李清照,了解多少说多少。(提问一个同学)

查看全文

《如梦令》教案(精选16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查看全文

《如梦令》教案(精选13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小学六年级   学校:武进区焦溪小学   教师姓名:庄彩华   章节名称 如梦令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该词。 2、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和词人李清照的生平、词风。 3、 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新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想象词的意境,感受李词清新自然,细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风格,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解决措施: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词的音韵和意境美。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词所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诗情;开展比较性阅读,加强积累,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由说词、背词到走近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初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词,教师恰当引导,指导学生把词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是要注意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引导学生紧扣词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感受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品味词作,感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展。推荐另一首《如梦令》,与课文进行比较性阅读,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化。朗读背诵二首词,将词改写成现代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进一步搜集阅读李词,加深对李词的了解。 依据的理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开展比较性阅读,拓展深化。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导入新课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一首李清照的诗《夏日绝句》,对李清照已经有了一点了解。 出示李清照的肖像画和相关的文字介绍,播放优扬的古筝曲。 在学生简要介绍后再由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特别是对她的词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利于本课的学习。 初读全词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读的能力。 《如梦令》一词的文本,录音播放范读。 多媒体出示全词,让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三读的要求。由于学生读不到位,再播放范读。 通过三读,能读通读顺全词,并能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味。 品味想象 学生对词已有相应的阅读能力,能根据词的描述,再加上个人的情感体验,合理地展开想象,也具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 三幅图:1)溪亭日暮图;(2)藕花深处图或视频;(3)争渡惊鹭图。再加入相应的词句。 根据学生的想象逐一出示图片或视频,再出示相关的词句。 紧扣词句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感悟李词的独特魅力。 比较阅读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 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与《声声慢》 同时出示二首《如梦令》,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再出示《声声慢》,老师配乐范读。 通过比较二首《如梦令》,感受二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点。再结合阅读后期的作品,进一步感受李词的风格。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走近李清照。 1、板书:李清照。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曾读过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谁能来背一背? 2、这首咏史诗,连用三个典故,却毫无堆砌之感,却气贯长虹,雄浑壮阔,完全不似出自一个女子之手,与其词风也炯然不同。对于李清照,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如梦令》,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然后提出朗读要求:把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 2、指名练读、评议。 3、听范读,集体朗读。 三、品读想象,感受意境。 (一)说词意。 1、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注意抓住词中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词的意思。重点理解“兴尽”“争渡”的意思。“争渡”可以有二种理解:一是怎么渡;二是抢着划船。 3、小结:刚才我们用了一大段的话才把这首词的意思说清楚,但是这首词只用了多少字就把意思说清了?(三十三字)由此可见,词的凝练。 (二)品词境。 1、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怎么读活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或词中读出画面来。再请你低声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可以先自己练说一下。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点拨,出示相关的多媒体画面或视频) (1)溪亭日暮图 (2)藕花深处图 (3)争渡惊鹭图 3、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争渡惊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入”,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4、读活了这首词还不够,还要能读透。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这首词呢?   5、最后我们还要来背一背。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展。 1、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李清照少年生活的无忧,反映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同一时期,李清照还写了一首《如梦令》,让我们来读一读,比一比,看看二首词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2、出示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引导学生比较二首词的异同。(可从词牌、字数、描写的内容、表达的形式、情感等不同方面加以比较) 4、这二首词都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作品多是反映他前期的 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如《声声慢》。出示该词,师范读生大致感受其愁即可。 5、总结:岁月匆匆,千年的时光已悄然而逝,然而,时光带不走词人的恒古才情,带不走词人的万古愁心。而今,李词仍是我国古诗词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受到无数后人的喜受。李清照本人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更多地去阅读一下李清照的词作,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感受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内化。 1、背诵二首《如梦令》。 2、根据词展开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继续搜集阅读李清照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背诵李诗《夏日绝句》         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词风和对后世的影响。       自由读词,同桌互读。   个别读 听范读、集体朗读。         自由练说词意。     个别练说,重点理解“兴尽”“争渡”的意思。               读词想画       说说自己脑中出现的画面。(可以描述、也可以运用相关的古诗和文章)     齐读整首词。           生用一字概括整首词。(可以是“醉”、“忆”、“误”、“兴”只要有理均可。)         背诵全词。         听录音朗读。         比较二首《如梦令》的异同。                 听老师范读《声声慢》,大致感受词情。       借助旧知,引出新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课前让学生搜集了一些有关女词人的资料,对于词人的生平学生比较了解,然而对于词风及对后世的影响这二个方面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在此,教师有必要对词人作一点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词 人的词风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于词的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学词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之效。                 引发学生的想象是本课的一大难点,教师应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想象不全的地方、表述不当的地方加以提示与引导。同时,适当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会起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内容因为课上时间太紧,没有还得及教学。                     在前面教给学生学词的基本方法上,再进行比较性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词的能力,丰富学生对词的认识。同时,也是真正地把课堂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感受词的独特魅力。                  

查看全文

《如梦令》教案(精选13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查看全文

如梦令教案(精选12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查看全文

《如梦令》教案(精选12篇)

《如梦令》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初识诗人

  1、我们刚刚学过《夏日绝句》,哪位同学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绝句》这首诗。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清照在这首诗里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

  4、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教师小结,投影出示:

  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写得一首雄浑奔放诗。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从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及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词却写出来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二、自学质疑,理解词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写照。

  1、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如梦令》,反复读,一直到把这首词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提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