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重要性
教学设计之所以被重视,被强调,是因为与教案相比,它更多地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二、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等因素,那么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这些设计应该是什么样子?
1.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一、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曾经用了十种不同的写法,最后才确定下来的。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也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好的开头,文章写起来就顺畅的多了。
二、把学生平时写的作文开头和收集的作文开头进行比较,分析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问题:
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
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没有文采,不吸引人。
如何写好一篇活动教育教案
一个完整的活动设计包含四个要素:
1、设计意图,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如有必要,还可以加上第五点:活动延伸。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依据课时来确定,一节能完成的依据教参的内容,一节完不成的应逐渐加深难度,活动准备不讲了,教学难点重点:首先,教师在备课前,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找出教学难点,从而才能依据目标制定重点。如:教幼儿绕口令的重点:就是练习近似音和口语表达力;学习数的组成的重点:就是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再如:玩攀登架的重点指导;就是告诉幼儿每攀一阶,先用手抓紧,然后脚向上跨一步,站稳后再向上攀;教唱歌曲也是一样,你想让幼儿学会一曲歌曲,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这首曲子的重点、难点。如:以前没有见过的节奏型、附点音符或休止附或弱起小节等,只有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篇幅不大,首先要把引出活动课题采取的形式体现在教案上,是谈话的形式?还是情境讲述?如:大班教材里的一首《毕业诗》我想开始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基本部分:教师首先要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调朗诵吸引孩子对学习这首诗的愿望,然后重点突出的正音(平翘舌音)例:1.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2.强调朗诵诗歌不能添字、丢字,3.让幼儿通过语调、语速、语感来充分表达自己对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如何写好议论文
(一)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作文辅导第三套第四讲 如何写好散文
任晓东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让学生掌握散文线索的作用。
3、掌握直抒胸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生活中选择有意义的事例作为题材。
2、如何确定散文线索并围绕它来选材。
3、怎样才能水到渠成抒发感情。
三、教学过程 :(讲解)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作文辅导第三套第十一讲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第十一讲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朱美福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2、分步训练,培养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二、教学准备:
提供一些记叙文和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
三、教学内容、过程: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
一、解析
“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该事对自己的启示。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由此我们知道,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因而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就是考虑并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
叙与议的关系,因作者写作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有的文章主要是让读者对某件事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有所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就这件事来谈自己的看法、见解,以引导读者领会事件本身的意义。在这种文章里,叙述是主要的,议论是为点明事件的意义为服务的。如《中学生作文精典》中舒晨同学的一篇习作《悔恨》,写“我”这位优等生是如何冷眼对待自己的同桌——一位调皮好动的同学 ,最终失去了珍贵的友情一事。在文章结尾他写道:“我懂得该怎样去尊重每一个善良的人,即使他是一个弱者。”这里的议论就点明了他所写一事的深刻意义。
还有一种文章,作者只需读者对事件有个大概的了解,更多的则是让读者了解他对此事的看法和见解,并由此联系现实,懂得一个道理。因此这类文章中,记叙只是议论的引子,而议论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初中课本第四册中富兰克林的《哨子》一文,作者先简要叙述了自己孩提时代的一件小事,自己由于对哨子本身的价值作了错误的估价,而花了几倍的价钱买了一只哨子。接着作者由此引伸开来,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举例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以警示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