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教材简析: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正确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对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非常重视这节起始课的教学。例6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操作,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将操作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操作前的状态和操作后的结果。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丰富对体积意义的认识。例7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积的意义,在此
查看全文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修订本)第28页。

教学目标

1. 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容积

1. 自主分类,初步感知。

出示:魔方、木块、油桶、鱼缸、水杯、字典、文具盒、长方体塑料盒。

谈话:请同学们看屏幕,你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分法,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把“油桶、鱼缸、文具盒、长方体塑料盒”分为一类,其他物品分为一类是怎样想的。

2. 观察比较,深化认识。

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请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在两个水杯里分别倒满水,比较一下哪个水杯里能盛的水比较多。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归纳:水杯能盛水的多少就是水杯的容积。

提问:你能说一说油桶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鱼缸、文具盒、长方体塑料盒呢?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叫做容积吗?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容积的概念。

【评析:容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设计的这一教学环节别具特色。首先,通过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一些东西,有些不能;接着,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水杯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水杯的容积,并类推出油桶、鱼缸等容器的容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显得水到渠成。】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