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日记吗?(请知道的小朋友说一说,老师相机点拨,特别讲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两遍,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2、认记生字:

  ⑴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⑵ 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如:昨:“作业”的“作”去掉单人立,加上日字旁,就是“昨天”的“昨”。

  纱:“沙子”的“沙”去掉三点水,加上绞丝旁,就是“纱巾”的“纱”。

  粉:与“份”比较记忆。左边相同,右边不一样。粉:粉红。

  份:几份。

  妹:想一想,女字旁的字还有哪些?归类记忆。

  3、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抽生读课文。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齐读课文。

  3 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查看全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同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差别。

  设计理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反复朗读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一、认读本课“羡慕”等13个生字,利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识记“粉”“昨”等8个生字。

  2、掌握“日记”这种文体的 格式,并培养学生写日记的生活习惯。借助生字注音熟读课文,并通过内容的理解,能进入情境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本多学习,使学生拥有一份舍弃个人利益帮助他人的心灵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心里话”“悄悄话吗?有这些悄悄不想对别人说,只想写下来,这就是”日记’。出示课题:《日记》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能借助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教师出示“则”“昨”等生字卡片,让学生拼读,师生共同指导读音的正误。

  3、师生合作,找出识记方法;

  换偏旁:作——昨    沙——纱 份——粉 科——料

  家偏旁:奇——寄    未——妹  次——羡

  三、借助经验,识记生字

查看全文

《24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3篇)

《24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1

  学情分析: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9个生字,复习以前记字的基本方法。

  2试着根据旁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初步学习自主阅读,自己动手批读学习体会,领悟简单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格式,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激发儿童记日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日记。(我写两个字,读一读。你了解它吗?)

  2、交流:日记。(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把一些好事写下来;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日记两则。(揭题:24日记两则,并板书)相机教学“则”。

  4、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提醒读书姿势)

查看全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精选21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流程】

  一、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再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让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查看全文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小学生在读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字之后,他们便更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们感兴趣,并产生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冲动。《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流程】

  一、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借助拼音读一读果实和树叶里的生字,再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认识生字。教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句,让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让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作──昨、沙──纱。

查看全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1

  24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写作上的难点: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情感上的共识:通过学文,懂得了助人为乐献爱心的道理。

  三、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引导点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日记本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学生带读)

  2、复习日记的格式。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则日记

  1、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其他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①“我的节日)是什么节日?

  ②我做了一个什么梦?

  ③看到妈妈的礼物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汇报交流:

  ①出示课文“昨天晚上……眼光。”(女同学读)

  过渡:是呀,多好的梦呀,她梦想着“穿上白纱裙”(板书)心想妈妈“一定”给她买,可真买了吗?看插图。

  ②出示插图:小女孩的表情是怎么样的?(板书:不高兴)为什么?(妈妈没给她买)从哪里看出?

  ③出示句子:“妈妈明明……真小气!”读出不高兴的语气(可指名读、分组读、男,女读)

  ④小女孩为什么怪妈妈小气?你认为妈妈小气吗?为什么?(妈妈买了两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两个红书包,两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查看全文
目录